• 
    
      <sub id="3enyw"><ol id="3enyw"></ol></sub>
      <sub id="3enyw"><ol id="3enyw"><nobr id="3enyw"></nobr></ol></sub>

    1. <sub id="3enyw"></sub>
    2. 各方陣營熱論自主品牌 合資與自主誰能成參

      2004-03-10 14:39:08 來源: pcauto 作者:劉金霞

        正如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上一期預測的那樣,“自主品牌”果然依舊是今年“兩會”汽車業代表和委員熱論的焦點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汽車年產量已達440多萬輛,全年銷售轎車近200萬輛,但其中真正屬于中國自主品牌的轎車只占10%左右,其余近是外國品牌的天下,KD風潮近乎漫卷。曾有業內人士就此認為,這表明我國汽車工業經過20年的引進和合資后,以市場換技術、繼而培育中國自主品牌的戰略設計不僅沒有實現,事實上已經失敗。

        未來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之路究竟在何方?在我國汽車產業叢林中,誰能成長為參天巨木?“兩會”期間,參會的大小汽車企業代表和委員各有所思。

        “喬木”陣營:合資通往成功之路

        歷經多年的市場洗禮,深受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一汽、上汽、東風目前依然堪稱中國汽車業三大巨頭,它們各攜旗下林林總總的合資、獨資企業,組成了中國汽車產業叢林中的“喬木”陣營。

        在來自這一陣營的人大代表中,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苗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稱,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品牌”不是一朝之功。

        “自主品牌有五大要素,除了名稱、標識、知識產權、資本規模外,還要求產品必須是在中國區域內生產,而知識產權要素最為重要,其核心內容就是自主研發技術!彼硎荆蛟熘袊灾髌放频钠,關鍵取決于中國汽車業在自主研發能力上的突破和創新。

        據苗圩介紹,借鑒國際汽車業品牌發展經驗,一個成熟的汽車自主品牌的研發,一般要求企業達到200萬輛的生產規模,10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投入,10億美元的運轉費用,同時還需要8000到1萬人的技術研發隊伍,約30個實驗室,且平均兩年能開發一款新車等。從投入產出來講,一個新車型的開發,必須要求產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收回研發成本。而目前國內最大的汽車企業生產規模不超過100萬輛,資本投入和研發隊伍就更無法與國際汽車巨頭相比。據此,中國汽車業自主品牌之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沒有幾代人、幾十年的時間是很難實現的。

        “一個自主品牌的形成,是要經過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必須通過市場的檢驗。沒有量的積累,是不會實現質的飛躍的。”他認為,隨著國內汽車競爭國際化,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引進國外技術和品牌,中國汽車業已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民族工業”,“中國品牌”也不能同“民族品牌”劃等號,F階段中國汽車業應堅持走合資發展的道路,通過與外方的全面合作,引進外方的技術研發體系,不斷積累,逐步形成規模,形成自主研發體系,中國汽車業自主品牌之路才可實現。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海通用總經理陳虹也表示,上海通用將合資品牌本土化、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做法,也被看成是一種發展自主品牌的新模式。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文章收藏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
      97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兔费_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_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3. 
      
        <sub id="3enyw"><ol id="3enyw"></ol></sub>
        <sub id="3enyw"><ol id="3enyw"><nobr id="3enyw"></nobr></ol></sub>

      1. <sub id="3enyw"></sub>
      2.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强 | 亚洲v在线观看v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福利 | 中国Av免费在线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