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無接觸"消費模式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在汽車后市場,曾依賴人工服務的洗車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無人洗車機需求持續攀升,傳統門店轉型壓力與日俱增。
據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無人洗車設備銷量同比增長126%,單臺設備日均清洗量達80-120輛,這一新興業態正在重塑行業格局。

疫情催生"無接觸"洗車剛需
"以前每周去洗車店兩次,現在看到工作人員拿著高壓水槍就心里犯嘀咕。"車主王先生的話道出了很多消費者的顧慮。中國洗車行業協會調研顯示,超7成車主因接觸擔憂減少到店頻次,而無人值守全自動洗車機憑借全程自助、無人員接觸的特點,成為替代選擇。在河南某商圈,新投放的"車洗捷"智能洗車機常常排隊,用戶李女士掃碼支付后感嘆:"手機操作3分鐘搞定,比傳統洗車便宜20塊錢。"
技術迭代破解行業痛點
行業爆發背后是技術的突破性進步。以頭部品牌車洗捷為例,其第五代無人值守全自動洗車機集成了3D視覺識別系統,能精準掃描車身輪廓,高壓水配合仿形刷頭實現零接觸清洗。更值得注意的是節水環保設計,單次耗水量僅50升,較傳統方式降低60%。"我們研發的智能泡沫系統能根據車污程度自動配比清潔劑,既保證清潔效果又避免資源浪費。"車洗捷技術總監在發布會上介紹。該品牌近期推出的"24小時應急洗車"服務,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遠程監控,故障響應時間縮短至30分鐘內。
傳統門店遭遇生存考驗、
面對市場變局,大量傳統洗車店陷入經營困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傳統洗車門店閉店率達28%,人工成本占比超過營收的45%。"招工難、租金高、競爭同質化,三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
經營十年洗車行的張老板坦言,其門店在引入車洗捷無人值守全自動洗車機后,人力成本下降60%,客流量反增35%。這種"門店+無人"的復合模式,正成為眾多從業者的轉型選擇。
行業洗牌加速智能化進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無人洗車設備市場規模將突破80億元。在政策端,多地政府將智能洗車納入"新基建"范疇,深圳、成都等地對新建站點給予30%設備補貼。
車洗捷聯合創始人透露,品牌已與中石化、中石油等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年內布局500個智慧洗車網點。"我們不僅要做設備供應商,更要打造包含智能云管理平臺、用戶運營系統的完整生態。"這種全產業鏈布局思路,或將進一步拉大與跟進者的差距。
當"無接觸"從臨時需求變為常態習慣,洗車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已箭在弦上。那些能將技術創新與場景深耕結合的品牌,正在書寫汽車后市場的新規則。正如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專家所言:"未來的競爭不是設備與人工的對抗,而是數據驅動下的服務生態重構。"在這場變革中,率先完成智能化躍遷的車洗捷,無疑已占據有利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