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路上常有一種介于SUV和轎車之間的車,那是當年在國內相當少見的一類車型,被統稱為旅行車,它的英文名稱是"stationwagon",由于發音相似,也被國人親切成為"瓦罐車"。車否否的目光總會第一時間被瓦罐車吸引走,因為它的造型更飽滿,線條也更加筆直挺拔,相對于轎車顯得更加利落,相對SUV則顯得更靈動。但與歐洲人民不同的是,國內消費者卻對旅行車有些興致缺缺。要追究起歷史原因來,無論是國民企業紅旗轎車、上海牌、伏爾加,還是后來經典的大眾桑坦納,似乎國人對汽車的原始印象就是三廂車,在他們心目中,三廂車才是正經轎車,而旅行車這種砍掉了與車頭對應的車尾,又像SUV一樣加了D柱的設計多少有些"四不像",且當年的富康、鈴木等低端小車是兩廂車,而直到現在,市面上頂級的豪華車型也沒有出現過兩廂車的身影,因此人們也有了兩廂車檔次不如三廂車高的固定印象。比如老標致307,即使是加了一個不堪入眼的后備箱,銷量依然居高不下。因此,以大為美的國人,的確會更偏愛造型更大氣的車子。若論外觀,每個人的審美倒還不盡相同,但說到價格,大部分消費者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而旅行車的價格就已經將一大批人拒之門外了。我們就說大眾蔚攬,它的價格比作為三廂版原型的帕薩特高出了整整7-10萬,幾乎是一個國產緊湊型車的價格。包括榮威i5的旅行版榮威ei5,ei5的售價比i5幾乎是直接翻倍,既沒有足夠大的身軀,價格又更貴,只是抬高了后備廂就要花好幾萬的話,任誰都會覺得不太劃算。那么新能源旅行車就更不必說了,電動車原本價格就比燃油車要高一截,更何況還是臺旅行車。如果說價格高,能獲得相應的性價比也是可以的,但這類車型之所以稱之為旅行車,其主要用途之一當然是旅行,然而目前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并不強,主流還在350km向上,不足以很好地支撐一場旅途,中間一定要去充電,而消費者也不一定有耐心等充電這段時間,這也是新能源旅行車不被看好的原因之一。其實總得來說,如果新能源旅行車的價格能夠與轎車持平,續航里程也有所提升的話,那么以它優美的外觀,足夠大的空間和良好的操控性,應該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畢竟印象是可以改變的,何況旅行車確實有很多優點呢。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