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北京交通堵塞問題,多名市政協委員相繼提案——盡快建立快速公交系統,其中不乏將公交專用道挪到路中央、制定公交先行等建議。
邊側公交專用道沖突不斷
北京市政協委員馬俊孝介紹,快速公交系統的理念起源于拉丁美洲。
其核心為以下三點:首先是在城市的道路上開辟公共汽車專用道,馬委員特別強調,這條專用道往往是設在道路中間而不是兩側。北京的快速公交專用道收效有限,由于經常有小車要從邊側進入中間道路或者超車道,而與公交車產生沖突;此外,要在道路交叉路口以及較為重要的路段進行公交優先通行。新開辟進入小街小巷的支線公交,有可能的話還要讓一些小型公交車開進胡同,解決胡同居民出行難的問題;再有,涉及內部改革的問題,就是要完善公交管理體制,提高運營效率。通過控制和經濟手段,鼓勵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提高公交運輸效率。
“綜上所述,快速公交系統不只是簡單的公交專用線,”政協委員認為,它應該是道路、車站與樞紐、線路和運營保障體系等的有機綜合體。
可補充軌道交通的不足
“通常建設1公里地鐵所需要的資金,可以建成10至20公里的快速公交網絡;快速公交線路的建設時間一般不超過地鐵的一半。”馬委員這樣比較。快速公交線路以策劃安排為主,真正需要建設的地方并不多。
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雖然軌道交通是發達城市的主要運營手段,但投資龐大、建設周期長、影響城市布局,且改造困難,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北京堵車嚴重的問題。目前國際上多個城市有各種各樣的快速公交系統設計方案,如哥倫比亞波哥大市的中央專用車道、厄瓜多爾基多的道路單獨使用權等。另一位政協委員劉寶玲認為,快速公交系統可以補充軌道交通的不足。
盡快促成快速公交試點
政協委員建議,應盡快編制快速公交網絡規劃及其實施方案,加快進行試點。并在試點的基礎上制定快速公交系統的技術規范和標準。
此外,由于交通問題涉及的政府部門較多,協調困難,需要建立有權威的高層協調機制。同時,組成交通咨詢顧問團,由國內外跨學科的專家學者組成,為北京交通出謀獻策。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