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價上漲推升車價 車商漲價并不容易
“趕快買吧,下批車價格就起來了!”近期,這樣的話成為汽車銷售顧問接待顧客時的口頭禪。這樣說的原因在于近期鋼材、石油等制造汽車的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汽車制造成本增加。不少廠家也適時發表觀點:成本壓力很大。
但車價并沒因此就漲了起來,市場的因素讓車商不敢輕舉妄動。“這個時候漲價需要很大的勇氣。”正如一個廠家內部人士所言。漲,還是降,這是個難題,對消費者而言,也是團迷霧。我們特推出專題——車價僵局待解。
漲價成為車市最熱門的話題,但飽受成本壓力的廠商卻不敢輕舉妄動。南北大眾“漲價”的傳聞最終不過是一場鬧劇,但也給兩家公司帶來了不好的影響。采訪中記者發現,無論是終端經銷商還是制造商都認為汽車成本壓力巨大,但想漲價不容易。
車商:漲價不容易
記者與神龍公司一位中層管理人員溝通時,他查詢相關資料后告訴記者,汽車制造成本增加主要為使用金屬零部件以及石油化工產品價格的提高。以金屬零部件為例,平均價格上漲了10-30%。汽油、潤滑油價格持續上漲已經有幾年,而該公司每一部汽車上2 萬多個零件,每一個零件上都得用潤滑油。他透露,供應商在幾個月前就提價了。
他談到,成本增加還帶來了公司內部、董事會的壓力。董事會對銷量、利潤和降成本每年都有目標。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要完成董事會的目標難度加大。
神龍公司該人員認為,市場上汽車價格連續幾年下調,消費者預期的也是下調,這個時候將漲價壓力傳遞給消費者的話,消費者會難以接受。
東風日產市場部部長助理曾維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市場競爭這么激烈的情況下,漲價需要很大的勇氣,也不容易成功。”
經銷商:希望價格不變
李先生于年前開始關注斯柯達明銳轎車。日前他接到斯柯達銷售顧問電話,催促他趕快買車,再過一些時日優惠就要取消。“鋼材等原材料價格漲了,成本增加,價格自然要漲了。”該銷售顧問說道。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該公司取消優惠價目的并非“漲價”,而是要維持廠家制定的價格標準。
東風日產開泰店總經理姚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經銷商角度考慮,車價跌是好事,車會賣得更多。但結合當前車市購買習慣看,車價保持穩定則更好。姚悅告訴記者,消費者習慣于多家殺價或找關系買便宜車,維持穩定價格有利于經銷商成長與給客戶的后續服務。“沒有合理的價格,怎么給用戶提供合理的服務呢?”姚悅表示。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經銷商都希望價格不要發生變化,尤其是漲價。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銷售公司老總談到:“武漢這么多4S店,客戶都是拿著東家的價格殺西家。雖然漲價可以多一點毛利,但要是消費者不認賬怎么辦?”
國內汽車專家賈新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汽車是一件復雜的產品,價值鏈很長,金屬零部件價格漲了,廠家可以從其他環節把成本控制下去。
預測
車價降幅逐漸縮小
中國車市在跨入2008年以后,從前兩個月車價走勢不難看出,現在的降價要明顯小于去年,特別是進入三月后,刀光劍影的價格戰要比去年同期平靜很多。以此判斷,未來車市整體降幅將逐漸縮小。
據了解,中國車市在井噴時期,也是降價變動最劇烈的時期,那時每年平均降幅都在14%左右,廠家和商家輕易就能砸出上萬元的驚喜,車市幾乎天天好戲連臺。
可是近幾年,降價都是以千元計算甚至更少,降幅明顯不如前幾年,而且去年全國車市平均降幅才4%左右。相比往年少了近十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國內汽車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競爭程度也比往日要激烈得多,車價的“水分”已相對擠掉很多,廠家的暴利時代也正在逐漸隱退,因此車商不可能再拿出豐厚的價格空間來回饋消費者。而且,商家也意識到降價的效應在縮短,以前砸出2、3萬,效果立竿見影;現在挖空心思想個促銷的招,也僅有幾分鐘熱度,所以商家的促銷手段也不再局限于赤裸裸的價格戰上。
另外,就是當今人們議論最多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問題,這也不可回避地給汽車廠家帶來了壓力,企業不可能再單純打價格戰,至少降價幅度不會很大。因此有業內人士放出豪言:車價有可能在今年出現“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