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2007年
就形勢來說,上海通用目前仍然是上海大眾最大的競爭者。別克君越是上海大眾帕薩特的老對手,而上海通用正精心培育的雪佛蘭品牌,其從賽歐到景程的全系列車型,是上海大眾在高爾到桑塔納3000的產品線的全面競爭對手。
最大的沖擊還是來自邁騰(邁騰新聞,邁騰說吧)對上海大眾主力產品帕薩特領馭的沖擊,此外,今年一汽-大眾還要在已經建立起來PQ35平臺上生產寶來A5轎車,這又很可能成為新POLO的勁敵。
作為上海大眾今年唯一的新產品,斯柯達明銳在今年第二季度上市,有消息稱,為了迅速擴大新銷量,價格將直指一汽-大眾速騰。
但是讓外界擔心的是,上海大眾斯柯達與大眾品牌的區分上,不可能如上海通用的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和薩博四大品牌,以及一汽-大眾的大眾和奧迪品牌那樣定位得涇渭分明,這就導致斯柯達不可避免與大眾品牌形成“左手打右手”的局面。
“B6是上海大眾主動放棄的,”在接受采訪時,上海大眾相關人員表示。而根據大眾在中國的規劃,今后南北大眾也會有一個分工:一汽-大眾主要是全盤引進德國大眾的原型車,而上海大眾則是在引進的基礎上開發中國的產品。
而汽車市場分析師鐘師也認為:“大眾改變了以前的古板,將旗下的產品變了魔術。針對中國市場進行了研發和改進,這是一種成本小而收益高的改進方式。”
事實也證明,加入了上海大眾自主開發元素帕薩特領域、POLO勁情勁取,甫一上市就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去年11月份的北京車展,上海大眾展示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產品———NEEZA,而記者了解到,2008年,與NEEZA同出于PQ34平臺的A級車,MODELY即將量產,目前上海大眾正忙著進行生產線改造。“隨著包括MODELY等新產品的推出,挺過了2007年,2008年上海大眾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上海大眾的經銷商們紛紛表示。
漸變中的南大眾
在中國汽車業內,上海大眾曾獨領風騷20年。然而2004開始,上海大眾的銷量出現了滑坡。當年6月上海大眾的月度銷售被上海通用和廣州本田擠到了季軍的位置。與此同時,利潤也出現了大幅下滑。2003年,上海大眾利潤高達73億人民幣,2004年比上一年凈減30多億,2005年,上海大眾利潤總額僅為7億元。
對于上海大眾此前的表現,業內把癥結歸為做慣車市老大,上海大眾沒有及時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缺乏營銷力。普桑、桑塔納3000、帕薩特已經面臨嚴重產品老化問題,而POLO、高爾和途安由于消費觀念的不同,國內市場一直都是不溫不火。加上做慣市場老大的上海大眾本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從廠家到經銷商整體營銷意識缺失。
正是2004年7月21日,上海汽車工業銷售總公司總經理葉永明任上海大眾銷售總經理,兼上海大眾執行副總經理后,上海大眾開始了改變。葉永明上任后迅速調整營銷策略,提出“基于細分的市場、基于消費者和關注的競爭對手”的思路。
2005年2月,葉永明提出了“營銷體系8大轉變”的方案,核心內容就是關注直銷。2005年8月8日上海大眾發動“颶風”行動。并對經銷商系統進行梳理、整合。同時為了減少經銷商庫存,2006年全年上海大眾對經銷商設置更合理的任務,甚至因為任務定得太低,而在11月份進行了任務調整。
來自上海大眾最新的消息,去年上海大眾已迅速擺脫頹勢,產銷已突破35.2萬輛。據記者從多方證實,上海大眾2006年的利潤超過25億,在整車企業中僅列居廣州本田、一汽豐田和上海通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