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坦言銷售壓力所致
東風雪鐵龍一位大區銷售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國內汽車行業競爭十分殘酷,銷售壓力使得各個企業不得不采取延長新車上市周期的做法,新車價格和上市步驟早在一年前就已經開會確定,并非是在推出新車后根據市場反應來定價。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公司分析師賈新光則表示,中國市場競爭壓力的增大,使所有汽車企業都不敢怠慢,大眾汽車近幾年在華的衰落和現代豐田的崛起給整個行業一個信號:一款車型的失利可能導致整個市場布局的失利。因此,汽車企業今年在推出新車定價上亦步亦趨的謹小慎微就顯得很正常。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車企高層向記者表示,中國車市這幾年的變化經驗使得汽車企業都變得非常謹慎——2004年汽車企業集體跳水降價,結果收效甚微,反而拉低了整體利潤率,2005年汽車企業紛紛推出新車,刺激消費者熱情,結果反應也不熱烈。于是車企們都對今年的營銷策略顯得信心不足,先把車型拋出去觀察反應,再隨機而動靈活定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車型和價格的定位失誤。
價格決定品牌定位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今年第一季度銷售的統計顯示,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所占比例其實相當接近。網上車市總監華雪告訴記者,排名前三的伊蘭特和凱越都是通過靈活的市場定價取得銷售成功的,賣的好了就漲價,賣的不好就降價。排名第一的天津一汽夏利日前再次宣布調整價格,也使那些還沒上市或者正在上市的新車定價舉步維艱。
無論是從統計數字還是市場調查來看,目前國內各個級別的車型分類都已經飽和,每款車型都有針對性很強的競爭對手,所以企業想推出一款新車,如何定位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環節,而定價則是車型定位的最直接標志。
有車無價是炒作?
記者近日在北京多家車市和4S店采訪中了解到,消費者對于市場上新車信息多、現車少頗有微辭,準備購買思域轎車的張先生對記者說:“這車都亮相快一個月了,現在4S店里卻只有新車的宣傳資料,店里的人說樣車到店還得等到5月份,可真讓人著急。”也有消費者表示,好多新車已經上市公布售價了還是沒有現車可買,實在是對汽車廠家的控制難以理解。中聯汽車市場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現在許多汽車企業都在對產量和進貨進行控制,希望在市場上營造一種供不應求的局面,有意把主動權轉向賣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