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消息席卷中國車市 汽車價格會否遇到“原創
2008年春季車市大幕慢慢揭開。在罕見冰雪天氣造成的車荒、美國石油期貨的價格節節攀升、鋼材等原材料迅猛上漲等利空消息的不斷洗禮下,中國車市正面臨一場深刻的考驗,車企們如何度過這特殊的考驗期成為近期汽車界的熱點話題。
面對市場的種種利空消息,國內廠商也見招拆招起來。某媒體爆料稱大眾將攜旗下的合資企業在4月率先漲價以應對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這恐怕也成為繼王石預言房地產出現下降“拐點”以來,汽車界出現的另一種拐點論。房地產的價格近幾年如同乘上直升飛機,而汽車的價格卻長期以來一路往下,當“拐點”一詞從房地產圈子侵入汽車圈子,著實令人感到暴風雨前的那股特有的土腥氣。
而實際上,2008年1月份以來的車市,并沒有在“漲價”的陰謀論前發生本質的變化。筆者走訪了江浙滬的主要汽車市場,在這個國內最具有潛力的汽車消費“金三角”中,僅僅在1月份受雨雪天氣影響的情況下,部分受災地區出產的車型因為運輸問題,才短暫的出現價格回升的情形,但是經銷商大多在試探性的漲價問題上持謹慎態度。而進入春季以來,傳統的銷售旺季正在回歸,同其歷史數據表明,每年的3-4月都是廠商全年銷售的高點之一,一旦錯過這兩個月的銷售,廠家上半年的數據將非常難看,因此誰也不敢怠慢。
而且,隨著新車型的不斷上市,新車與原有車型之間的互相替代關系也非常明顯,目前市場上壟斷車型越來越少,市場越來越趨向自由競爭,因此漲價的論斷可以被看作是炒作的噱頭而已,與消費者并無實質關系。而廠商的單車成本并不會隨著原材料同步上漲,通過規模化的生產、采購成本的壓縮和對能源的節省,都為廠商贏得了巨大的利潤。數據表明,2005年以來的原材料持續漲價并未影響車市的價格走勢,更沒有減少廠商的利潤總量,在2007年,中國汽車廠商更是獲得了超過1000億元的利潤,中國汽車行業的單車利潤仍舊高過發達國家水平,降價空間還將持續存在。
但不可否認市場上會有局部的異動。近期,雅閣和榮威所在的中高級車市場相繼出現了“漲價”現象。第八代雅閣首月突破7000輛,而且訂單的增長大有超越凱美瑞當年入市時候的情形,因此加價銷售這種廠商默許、經銷商積極的營銷噱頭再次出現在廣本的營銷體系內;與此同時,去年上市的新品牌榮威最近低調推出了一款1.8T的車型,其18萬元的價格更為親民,也出現了加價現象,而榮威作為中國品牌,正受到政府機關的青睞,近期對政府訂單的集中釋放,大量1.8T的車型正排隊進入政府機關大院內,也造成民用車交貨期的延后,更為經銷商加價提供了新的由頭。
不過,這些都是局部甚至是暫時的現象。目前廣豐凱美瑞已經開始積極地應對新雅閣新鮮期優勢,他們正通過提升產品性價比來增加對雅閣的優勢,而雅閣最大對手的任何出招都會對加價體系產生沖擊。榮威的產能目前正在逐步增加,當政府機關用車集中交付之后,民用市場的出貨量也會很快提升,最遲年底前就能大量供應市場。
因此,無論怎樣的漲價現象或是理論,對中國消費者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購車,追漲殺跌的投機做法并不適合中國車市,即使在利空消息泛濫的今天,我們仍然要擦亮眼睛,不應該在貨幣投票過程中無意間成為廠商漲價的“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