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首款車型SU7上市才五個月,小米就成為全球第七大車企。全球十大車企中只有兩家中國車企,除了比亞迪就是小米了。造車三年多備受爭議,雷軍現在終于熬出頭了嗎?

1. 小米稱全球第七大車企
翻開全球車企市值十強榜單,就會驚訝地發現,比亞迪和小米均入榜。其中,比亞迪以943億美元的市值,高居第三位,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而小米集團則以623億美元的市值,排在第七名,超越寶馬、通用、大眾等老牌跨國車企巨頭。年銷高達300多萬輛,比亞迪成全球第三大車企,這很容易理解。但是,SU7累計才交付五六萬臺,小米為何就能成為全球第七大車企呢?

事實上,小米集團目前的營收中,汽車業務所占比例還很低,主要是依靠智能手機和IoT與生活消費品。今年二季度,小米集團總營收為889億,創下單季度歷史新高。其中,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品營收分別為465億、267億,它們合計在總營收中的占比超過82%。期內小米汽車交付27307輛,總收入為62.4億元,在總營收的占比為僅為7%。雖然目前占比較小,但是汽車業務卻被外界看做是小米的未來,資本市場比較認可。

2. 連續三個月銷量破萬輛
作為流量圣體,雷軍和小米在營銷上非常成功,自從宣布造車后,就獲得極大關注。今年3月底,小米首款車型SU7正式上市,4月份開始交付。只用了3個月時間,今年6月份小米汽車交付量就破萬,一舉擠進“萬輛梯隊”,刷新了新勢力交付速度。截止到8月份,小米汽車已經連續三個月交付過萬。預計11月,小米汽車便可提前完成全年10萬臺交付目標,今年有望沖擊12萬臺交付量。

交付量遠超預期的同時,小米汽車的虧損也備受關注。根據財務數據核算,SU7每賣出一臺,就大虧6.6萬元。其實,新能源汽車行業“虧錢賣車”的情況相當常見。目前新勢力中能夠盈利的,也就只有理想一家。小米還處于初期投入階段,出現這樣的虧損很正常。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車業務毛利率表現非常好,高達15.4%,業內僅次于比亞迪、理想,遠高于小鵬、蔚來、極氪,甚至也高于比特斯拉。

3. 雷軍造車終于要熬出頭?
亮眼交付量、超高毛利率,種種跡象表明,將造車作為此生最后一役的雷軍,初戰已然告捷。 這位連續創業的明星企業家,有過輝煌,也有過失落。武漢大學畢業后,雷軍被“中國第一代程序員”求伯君看中,招攬進金山。后來,雷軍帶領金山成功上市。之后,雷軍創辦卓越網卻遭遇資本寒冬,被迫賣給亞馬遜。然而很快互聯網掀起一股熱潮,屬于BAT時代來了,而雷軍則錯失PC互聯網時代,江湖地位被馬云、馬化騰等后來者超越。

乘著移動互聯網時代東風,雷軍創辦小米殺入智能手機行業,小米手機躋身全球前三,僅次于三星和蘋果。而今,雷軍有望借助造車,實現“人車家全生態”閉環,在智能化AI時代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眾所周知,智能手機已成夕陽產業。對于小米集團來說,手機業務很容易看到天花板,而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可以帶給小米無限想象。汽車業務的規模增長,將是決定小米未來估值的關鍵所在。

除了SU7之外,小米汽車也正在研發新車型。據悉,小米第二款車型將是一款SUV產品,對標Model Y,將于明年上市。若小米SUV新車上市后,能夠達到與SU7類似的市場熱度,那么小米一年的汽車銷量或將能達到30萬輛的規模。換算成營收,則全年能夠超700億元,營收結構上會成為超越智能手機的業務板塊。當然,這也只是開始,小米汽車唯有持續增長,直至成為“全球前五”,雷軍才能真正熬出頭,證明其造車的成功。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