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快車、專車,周邊叫不到車;想打出租車,不加價就沒有司機接單……剛剛過去的春節,打車難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雖然被上海交通委等約談后滴滴出行已于2月1日起在上海取消加價功能,但乘客紛紛吐槽:網約車平臺已從“滴滴一下,馬上出發”發展到了如今的“無人應答”。步入網約車時代,打車難緣何重現街頭?

市民:路上空車不少但就是不接單
今年春運開始前,有媒體預測今年火車票為“史上最難搶”。但很快市民發現,除了火車票難買,打車也變得很難。
“路過有好幾輛空車,但揚招就是不停。”市民李先生表示,年初三傍晚他們一家人從莘莊趕赴徐家匯參加聚會,在路邊等候了接近10分鐘,有四五輛空車駛過,但都沒停下接客。
李先生隨即打開手機呼叫滴滴專車,屏幕卻顯示“高峰時段溢價1.8倍”。他轉而又通過滴滴呼叫巡游出租車,等了2分鐘依然沒有司機接單,平臺提醒“增加調度費司機更愿意接單”,于是李先生先后從加價3元、5元,10元,最終加價20元后一輛強生出租車接了單。
新春佳節,叫車不是高額溢價,就是叫不來車,這讓李先生一家倍感無奈,感慨“又回到了打車難的時代”。
“你要是加價少于10元,肯定叫不到車;去機場、火車站,至少加20元才有人接單。”年初二,記者通過滴滴平臺叫車坐上一輛大眾出租車,司機王師傅表示,春節打不到車也正常,“一方面很多司機過節不出車,另一方面生意是好,單子多了就要挑挑揀揀了”。
據了解,打車難一直從節前延續到了春節期間。“這種情況節前就開始了,節前一周,出租車幾乎不加錢就打不著,不僅是早晚高峰,很多時段專車車費也出現浮動倍數。”市民徐小姐告訴記者,她往年打車,越臨近春節越好打,但今年春節前的這一周,她用滴滴叫出租車,必須增加8-10元調度費才會有司機接單。“因為出租車不是專車,基本都是本地司機,我覺得不應該存在打車難的問題。”徐小姐說。
徐小姐的遭遇并非個例。記者注意到,春節前夕,一篇吐槽上海打車難的文章《致滴滴,一個讓我出行變得不美好的互聯網平臺》在朋友圈刷屏。作為當今網約車平臺的龍頭,滴滴成為了眾矢之的。文章作者認為是滴滴的調度費和動態加價策略攪亂了出行市場,讓打車變得困難且昂貴,很多網友也轉發文章表達因打車難且貴而積累的情緒。
滴滴:“打車難”因供需失衡所致
針對平臺加價功能,市交通委和市消保委于節前分別約談多家網約車企業。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說,近期網約車加價問題備受指責,其核心是網約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尤其在叫車的高峰期,使得簡單的消費行為變成沒有充分信息參考下的“價高者得”競價模式。“究竟車輛是否真的供不應求?經過了所謂的大數據后臺計算后APP不停地建議消費者加價,但事實上消費者的實際感受卻是‘滿大街都是空車’,感觀和數據的背離就使得大數據的真實性受到了質疑。”
對此,滴滴回應稱,大數據后臺并沒有經過額外人為的干預。在快車的部分,企業采取的是派單制,將加價的價格明示,并對加價的比例以及加價的總數有上限限定;在出租車的部分,由于特大城市的出租車常年供給不足,考慮到出租車采用的是搶單制,消費者加價的情況下可以被接單的可能性更大。
在約談中,當被問到滴滴讓更有需要的人優先乘車還是讓加錢更多的人優先乘車時,滴滴方面稱,價格是衡量需求的重要標準,用戶需求的緊急性可以用錢體現。
然而,根據《上海市出租汽車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無論出租汽車駕駛員采用什么方式承接業務,如超過計價器顯示金額收取相關費用,根據乘客的投訴,查實后均可按照多收費予以處罰。近期,上海市交通執法總隊已經開始針對拒載的專項整治,出租車企業和行業協會組織管理人員上路糾違,并將有關違規行為報送總隊立案查處。
好在,滴滴方面已做出整改。記者注意到,2月1日起取消了加價功能的滴滴打車軟件已經在滬上線。只要用戶重新啟動手機或重新下載軟件,都將獲得無巡游出租汽車加價功能的滴滴“打車軟件”。
不過,雖然加價功能已取消,但正如滴滴方面所言,這可能也將給部分乘客帶來呼叫等待時間增加,打車成功率降低的影響。也就是說,滴滴此項調整,在滿足網友公平要求的同時,很可能會加劇打車難。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波網約車時代的打車難?滴滴方面稱,春節期間司機在線數量下降了近25%,訂單數量則增長了30%。也就是說,一方面出現了春節用工荒,另一方面市民出行的需求卻在春節出現“井噴”,供需失衡導致了打車難,打車貴。
春節用工荒導致一時的打車難,市民或許都能接受,但廣大市民擔憂的是,這波打車難還將持續多久?會否成為網約車時代打車難的開始?記者注意到,去年7月,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聯合頒布了網約出租車管理辦法,隨后,各地根據新政制定了具體實施細則。以上海為例,網約車須滬牌、司機須滬籍,此外還對車輛軸距、司機上一年度交通違法次數等有具體限制。據統計,如果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符合要求的網約車數量將不足之前的3%。這意味著供需失衡問題將很難解決。
業內:供需關系之外平臺另有打算
除了顯而易見的供需關系,有業內人士指出,打車平臺設計的規則和運營方案也在控制著打車的難易程度。“在司機不肯接單、或者周圍沒有車輛的情況下,滴滴會提醒用戶使用加價功能以提升叫車成功率。而這一派單邏輯存在的問題就是:司機知道用戶可以多次選擇加價,于是司機選擇第一次不接不加價的單子,他知道你叫不到車就會提高小費,就故意等著。而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乘客要反復加價才能打到車,花更多的時間以及更多的錢。”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為了讓用戶打專車,滴滴可能沒有把訂單推送給的哥。“曾有很多用戶爆料,遇到過許多次加價都搶不到出租車,專車一喊就來的情況,但是有時候在路邊卻反而能攔到出租車,的哥還說根本沒有接到單子。由于出租車那邊滴滴拿不到分成,所以滴滴有可能并沒有給的哥推送單子,通過出租車叫車的糟糕體驗,把用戶吸引到專車那里。”而此時,專車往往也會顯示動態調價1.5倍、2倍、甚至是2.3倍的情況,但專車司機表示,動態調價的那些加價費他們基本拿不到。滴滴從中分流了訂單,同時也能賺取加價費。
專家:增加供給、發展公交是關鍵
針對打車難問題,專家普遍認為,增加供給是關鍵。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有2400萬人口,但每天運營的出租車只有5萬輛左右,出租車現有的規模顯然不足。
究其原因,目前上海出租車司機數量呈下降趨勢,出租車司機的平均年齡已達到48-49歲之間,每年沒有人開的停駛出租車數量成倍上升。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家出租汽車企業里,約有近3000部出租車沒人開。“原來運距短、周轉快,我們一天可以做35筆左右業務;現在運距增長后,車次減少,對于市民來說,肯定是更難打到車。”有出租車司機介紹道。
因而,專家建議適當增加出租車和合規的網約車數量。但目前因為出行市場還在動蕩,一些正規企業不敢加大投入,這需要政府加強監管,穩定市場預期。
此外,從大都市的交通模式看,解決出行難的關鍵在于重點發展公共交通。地鐵和快速交通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私家車和出租車等則是輔助。專家指出,最近,上海市的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正在發生變化。歷時一年多建設,傳說中的新版“巨龍車”——上海延安路中運量公交71路已開通載客試運營。作為上海市首條專道行駛、信號優先的快速公交線路,它貫通了上海中心城區極為重要的東西向交通走廊,必然會面臨大客流考驗。據悉,在設計中,中運量公交與大運量的地鐵、小運量的地面公交相對應,運能一般可達每小時1.5萬人次,可有效補充該線路原有的運能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多處地鐵站改造也已經開啟,上海地鐵人民廣場改造施工完工日期為2月10日。
至于地方新政對于網約車數量控制的影響,專家認為,盡管新政對相關平臺都會有影響,但樂觀的一點在于,目前沒有對網約車的數量和價格進行控制,意味著只要是符合標準的都可以。將來隨著造車技術的發展,車型問題會逐漸得到解決,那時考驗的就是平臺的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