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充與換電激戰,誰能解電動車主焦慮
在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當下,超充與換電技術成為了解決電動車主“里程焦慮”的關鍵,二者的激烈競爭也備受關注。
五一假期作為出行高峰,高速公路充電站“搶樁”現象頻出,凸顯了新能源汽車補能的緊張態勢。截至 2024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連續 10 年穩居全球榜首,保有量突破 3000 萬輛,這一龐大數字背后是日益增長的補能需求。
超充技術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比亞迪今年 3 月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的兆瓦閃充系統,功率至峰值時,1 秒鐘可補充 2 公里續航,5 分鐘能讓車輛從 35 公里續航充到 407 公里續航,在 10% - 80%電量區間充電速度與加油水平相當,真正實現了“充電 5 分鐘續航 400 公里”。4 月上海車展上,寧德時代發布的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同樣引人注目,其充電功率高達 1300 千瓦,續航里程達 800 公里,超充車型基本能實現“充電 5 分鐘,續航 200 公里”,大大緩解了用戶的續航焦慮。而且超充適配性廣,只要車的充電口與充電槍適配就能使用,普及速度相對較快。
換電模式也不甘示弱。蔚來第四代換電站補能時間僅需 2 分 24 秒,還推出“車電分離”銷售方案。截至 2024 年底,蔚來已建成 3000 多座換電站,其與長安、吉利、一汽等 7 家車企共同組建換電聯盟,不斷拓展換電網絡。同時,2025 上海車展上,寧德時代攜五大車企連推 10 款換電車型,并啟動 25 億元換電站投資擴建計劃。
從各地規劃來看,超充與換電都在加速布局。2025 年,廣東規劃新建 274 座超級充電站,重慶計劃建設總功率 190 萬千瓦的超充設備;北京也計劃年底前建成 1000 座充電站。預計到 2030 年,中國的加油站數量會從 11 萬座減少到 9 萬座,新能源補能設施將逐步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然而,超充與換電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挑戰。超充方面,節假日高速充電排隊等問題仍待解決;換電則存在建設成本高、電池標準化難度大等難題。但無論如何,超充與換電的競爭與發展,最終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進步,為電動車主帶來更便捷的補能體驗,逐步解開他們的“焦慮之鎖”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