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強險是強制性險種,其費率一直備受關注。日前中國保險業協會公布的國內30家保險公司2009年度交強險審計報告顯示,有的保險公司獲利不菲,有的保險公司卻陷入虧損。
當前的交強險費率究竟是高還是低?審計結果似乎讓問題成了無解的懸案。
保險公司有人歡喜有人憂
交強險是“肥肉”還是“雞肋”?不同的保險公司答案截然不同。
對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公司而言,交強險業務堪稱一個亮點。審計報告顯示,去年該公司保費收入進賬67.67億元,賠款45.33億元,再扣除21.06億元經營費用,加上交強險分攤的2.57億元的投資收益,算來全年贏利3.84億元左右。報告顯示,該公司最近3年交強險業務連續實現盈利。截至2009年年底,平安財產共從交強險業務上賺得15.45億元。
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和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公司的交強險卻似乎變成了負資產。審計報告顯示,人保財險的交強險業務去年虧損12.24億元,將該公司前3年攢下的24.59億元的交強險獲利“吃”掉了一半。而人壽財險去年交強險虧損4.79億元。該公司2007年及2008年度也同樣虧損,截至2009年年底,虧損總額累計已達6.94億元
部分公司交強險虧損有疑點
中國保險業協會公布的數字稱,2009年度全國交強險經營虧損29億元,其中承保虧損53億元,投資收益24億元。交強險2006年7月1日推出,到2009年底,累計經營虧損8.5億元,經營虧損率0.5%。中國保險業協會的結論是:交強險“盈虧基本保持平衡”。
但仔細翻看各保險公司的財務報表,一些公司交強險業務出現虧損似有疑點。
人保財險“交強險損益表”顯示,該公司去年的交強險保費收入250.2億元,虧損12.24億元。報表顯示,去年人保財險的交強險專屬經營費用達41.3億元,占當年保費收入的16.5%;而平安財險去年的交強險專屬經營費用為9.5億元,占當年保費收入的11.9%。
人壽財險的“交強險損益表”則顯示,去年該公司提取了“未決賠款準備金”10.7億元,占保費收入的46.8%,遠高于人保財險和平安財險9.8%和11.8%的提取比例。
對中國人保與中國人壽的交強險業務虧損,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分析認為,上述兩公司作為國有企業,承擔了其他保險公司不愿承擔的農村汽車保險業務,農村路況及群眾交通安全意識與城市有巨大差距,出險率較高,理賠成本也較大,業績確實會受影響。
私人用車交強險最賺錢
交強險把車型分為9大類,費率各不相同。從各保險公司公布的不同車型交強險“分部報告”看,在9類車型中,“家庭用車”和“摩托車”盈利面最大,它們均是以個人自用為主體的車型。其中,平安財險和人保財險在家庭用車業務上去年分別盈利4.87億元和3.93億元,在摩托車業務上則分別盈利0.16億元和1.57億元。而營業客車及掛車的交強險業務普遍虧損。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徐小華表示,交強險至今已運營近5年,可以根據運營情況對不同車型的費率進行調整,以免出現優質客戶補貼劣質客戶的問題。對出險率低、賠付率低的車型,費率應適當下調,出險率高、賠付率高的車型,費率則應適當上調。他同時也指出,費率的調整需要一定的數據積累作為參考,不僅要考慮行業的發展,還要考慮社會效果,因而需要一定的時間。
此外,目前交強險業務不設門檻,各保險公司都能做,看似公平競爭,實則于車主無益。此次公布的30家公司的審計報告顯示,有的保險公司全年保費收入不過四五百萬元,出現虧損并不奇怪。雖然它們的虧損暫時不用車主埋單,但論及交強險費率究竟是高還是低,這些保險公司無疑都會站到車主的對立面。
(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