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車保衛戰:抵御“寒流”春光又現
曾經風光一時又“日落西山”的韓系車,如今有望再度崛起。進入2008年,去年遭遇厄運的韓系車呈現出強勢崛起的勢頭。現代、起亞品牌主力車型銷量都有不錯的表現,顯示出消費者對韓系品牌認可度的回升。來自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的統計顯示,韓系車在今年的第一個月全線飄紅,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1月總計銷售達到44964輛,其中北京現代還創造了建廠以來月度歷史新高,伊蘭特在一年多之后首超凱越,成為中級車月度老大!此外東風悅達起亞產能擴充后,也收到了立竿見影式的銷量增長,單月銷量全面接近1.5萬輛。
在銷售“回暖”的背后,一場由韓系車集體打響的抗“寒”行動正在自上而下地進行中:投入資金上馬新工廠、連推新車、整合營銷網絡,種種跡象使我們相信,韓系車即將迎來在中國市場的“第二春”。
“韓流”過后“寒流”襲來
雖然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不算長,但在“韓流”盛行的幾年間,韓系車以狂風卷地般的氣勢占據了中國各大城市的街道,一時間韓系車在中國的風光簡直無人可比。
令人羨慕的“現代速度”
回首韓系車在中國的風光,北京現代是不得不提的名字。北京現代自2002年成立,并以首款轎車索納塔進入車市之后,一度以令業界驚訝的“現代速度”實現高增長,成立僅一年銷量就突破了5.2萬輛,成功進入國內汽車十強行列;04年以14.4萬的銷量躍升到國內汽車五強;05年再接再厲,以23.4萬銷量超越廣州本田進入四強;06年北京現代實現290011輛的銷售量,再次超越廣州本田,順利進入前五名,實現同比增長24%。除了節節攀升的銷量外,北京現代還交出“單一車型上市不足三年銷售超過40萬輛”、“產銷65萬輛”、“平均年增長率120%”的驕人成績單,其發展過程中一路高歌,幾乎讓所有汽車制造企業羨慕。
而說起悅達起亞千里馬,即便在上市5年后的今年,記者身邊的一位千里馬車主仍然非常滿意:“開得平穩,省油。”“早幾年千里馬、伊蘭特賣得好,是因為價格低、配置高,性價比總體看來比較高。而近兩年車市競爭加劇,價格一再下跌,韓系車在低端市場的優勢在逐年喪失。”一位汽車經銷商簡單的一句話,幾乎概括了中國車市近幾年來的變遷。
高增長后的大滑坡
迅速盈利讓韓系車自信心爆棚,枕在高速增長的美夢上,卻忽略了中國汽車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一成不變的合資工廠采購營銷模式、緩慢的新車引進速度,以及自視過高的品牌力都給其下滑埋下了隱患。“韓流”過后,“寒流”襲來。
2007年,一直在中國市場高速發展的韓系車出現了不小的波動。特別是具有“黑馬”之稱的北京現代,由于產能的限制,不能推出更多新品,加上因高速發展而對管理、采購體系提升和優化的擱置,讓其成本控制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銷量第一次低于預期。
展望
抵御“寒流”春光又現
“北京現代將2007年定為企業調整年,主攻方向是降低成本、提升品質、加強管理”,李洪爐的話音未落,東方悅達起亞市場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我們正在進行調整,在產品品質、品牌提升上下功夫,二工廠和新發動機工廠的投產都會讓我們有更多的競爭力。”現在,兩大韓系車企不約而同都正為尋找在中國的“第二春”而忙碌。
“三新”助現代騰飛
步入2008奧運年,投資逾百億的的北京第二工廠進入試運行的最后階段,依托二工廠的先進技術與產能提高,北京現代蓄勢待發,即將成就08年的全新起跳。
作為第二工廠的首款車型——“ELANTRA悅動”明日將在全國正式上市,該車型是在全新的平臺上開發而成,北京現代為此追加了5億研發資金。同時,為了繼續發揮老款伊蘭特的“余熱”,伊蘭特并不停產,而是與“ELANTRA·悅動”組成高低搭配,以期共同收獲2008年總量超過220萬輛中級車細分市場中約10%的份額。
除了“ELANTRA·悅動”之外,北京現代副總經理苑文學此前透露,北京現代還將在今年推出新款SONATA御翔等新車型,為北京現代2008再度騰飛注入新的能量。此外,看準國內的兩廂車市場前景,在國內投產兩廂車I30也提上議事日程,韓國現代還將針對中國市場開發小型車和MPV。
據悉,自去年底,北京現代就開始對銷售區域進行重新調整,調整后北京現代的銷售大區分為9個大區、4級管理體系。調整后的網絡可以讓北京現代更及時地了解當地市場的特性和消費需求,提高當地用戶的滿意度。
業內人士認為,經過07年的調整,北京現代基本實現了“降低成本、擴大產能、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新產品、新工廠和新網絡為北京現代2008年“展翅”騰飛注入力量。
起亞借機“擦亮”品牌
2007年,雖然韓系車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增速放緩,但東風悅達起亞在這一年對研發、生產、營銷等方面進行了成功調整,產能達到30萬輛的第二工廠也在這時順利投入生產,今年1月超過15000輛的良好銷量為東風悅達起亞的2008年開了個好頭。
據東風悅達起亞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公司將借助第二工廠的先進技術和平臺,集中全部資源,從提升銷售能力、加速投放優質車型和全面提升品牌認知三方面入手,煥發在中國市場的“第二春”。日前,東風悅達起亞與深圳發展銀行的汽車金融戰略合作已正式開展,全國已有19家經銷商積極開展了此項業務,為東風悅達起亞今年實現產銷20萬臺、銷售180億元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將銷售觸角進一步延伸到了二、三線城市。同時,東風悅達起亞將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全力支持各專營店擴大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及提升盈利能力。各專營店也將積極從服務內容和質量上入手,認真貫徹執行“5年/10萬公里”的超長動力系統保修政策。
此外,進一步“擦亮”起亞品牌,也是尋找“第二春”的重點,今年東風悅達起亞將借助歐洲杯、奧運會的有利契機,形式多樣的體育營銷活動也將圍繞起亞品牌的內涵貫穿全年,將起亞的品牌及產品深深烙印在中國消費者的心中。
人物專訪
李洪爐:這是成長中的煩惱
“很多人認為以北京現代為代表的韓系車邁入了拐點,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面對記者拋出的這一問題,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李洪爐冷靜地說:“沒有哪個企業可以永遠創造神話。經歷了幾年高速增長之后,現在北京現代遇到了成長中的煩惱,但這也恰恰說明,我們只是在經歷成長。”
李洪爐說:“正如一個人的生命成長歷程那樣,過去的五年,北京現代恰如青春少年,初生牛犢不怕虎,果敢勇猛富有朝氣。但年少的懵懂和浮躁也必將使之遭遇成長的苦惱,遭受人生道路上的諸多挫折。隨著歲月的變遷,在更多的人生磨礪中,他就會不斷地學會思考,漸漸地走向成熟。北京現代正處在這樣一個人生的重要轉折期,過去的一年我們不斷反思,深刻自省,查漏補缺,重筑根基,加深積累以謀求更遠的可持續的發展。”
今年所取得的開門紅,似乎預示著北京現代即將迎來“第二春”,但李洪爐卻有著自己清晰的認識。“第100萬輛車下線和1月的旺銷是市場對去年北京現代調整工作的認可,然而這并不能就說明北京現代已經擺脫了以前的不利的局面。”他說,“雖然北京現代自去年以來開始實施變革和調整,但調整的效果未必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完全顯現出來,問題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得到全部解決。”李烘爐認為今年擺在北京現代面前的任務依然艱巨,既要實現產銷38萬輛的目標,又要考慮到北京奧運會對生產銷售的影響,只有不被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扎扎實實的工作,才能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