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共同主辦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發展戰略研討會”日前在北汽福田舉行,來自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的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共同探討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的發展方向,發展清潔型新能源汽車,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提高企業經濟競爭力,成為與會者的共識。 
記者在會上獲悉,預計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億至1.5億輛,國家一年至少需要4.5億噸原油,其中汽車用油占國家整個用油量的55%。除了考慮原油的成本與環保問題,即使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講,也必須減少原油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為此我國在今年6月初頒布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這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有利于清潔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局面。國家發改委新頒布的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準入法規,為燃料電池汽車上路定點、定線、定位。科技部也制定了清潔汽車計劃。我國清潔汽車的使用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來自政府方面的官員表示,對于企業來說自主創新是重要的手段,最終目標還是在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提高企業經濟競爭力上。自主創新一定要關注市場的需求,要考慮創新成果的適用性、產業化轉化和法規標準等因素。搞汽車自主并不表示每一個零部件、每一項技術都要自己去開發。有些技術目前已處于平緩期,如電噴、電控等方面,中國的汽車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引進并充分消化吸收,從而將別人的東西拿來為我所用。有些技術目前正處于上升期,如替代能源、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及燃料電池車等,在這些領域目前全球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擁有絕對話語權,中國汽車企業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找準創新點,這樣才有可能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與會者認為,在現階段,要談自主創新就一定要突出技術戰略與產業戰略相結合。企業的研發和企業的成長性、企業品牌之間有一些重要的經濟規律。有研究能力不一定能出產業化研究成果,有產業化研究成果不一定有生產方式,有生產方式不一定有穩定的生產能力。穩定的生產能力是質量體系的控制,但能生產與產品質量優良不是一回事,能生產與能銷售也不是一回事,與有品牌更不是一回事,有品牌才是產業發展最終的目標。來自企業界的企業家呼吁,希望政府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自主研發,比如燃油稅的問題,車的排放標準要求很高,油的標準與車的排放標準不配套的問題,比如法規進展太快可能限制自主研發而有利于國外大公司的問題,因此正如官員們所說的,將公共平臺建設好,給企業解決一些基本的企業一時做不到的研發問題。

與會者反映,自主品牌由于技術儲備方面的問題,對環保節能法規方面的適應能力遠不及國外企業。每一個法規的推廣,國外企業基本上不用投入太多的資源去適應。而自主品牌的銷售每次都會受到影響。另外,自主品牌在參與法規制訂方面,不如國外企業有經驗,也導致了一些法規出臺時,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起到了保護國外企業的作用。
但是,筆者認為,不管怎樣,新法規的出臺,都強有力地促進了自主品牌汽車的快速發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能力、在與合資企業汽車爭奪市場的博弈中,都有不俗的表現,體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論壇當天,福田汽車節能減排重點試驗室正式落成。該試驗室包括整車環模排放、燃油蒸發密閉、整車里程耐久、整車綜合性能、發動機環模排放、發動機綜合性能和NVH七個試驗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