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將成為國內最大汽車產業基地
13日,在長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東北行記者團”深入了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且行且訪,邊聽邊議,希望能從一汽成長歷程中汲取些經驗,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獻計獻策。
一汽是長春經濟增長極
如果沒有強大的重工業作為脊梁,中國人夢寐以求的“世界工廠”地位將永遠無法真正確立。用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的話說就是“振興老工業基地,重點在工業、難點在工業、希望也在工業”。所以,發展東北工業,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汽集團肩負著推進吉林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歷史重任。正因為這些,時代把一汽推到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風口浪尖上。
一汽是長春經濟的增長極已是個不爭的事實。中國一汽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沃仲聲副部長告訴記者,2002年吉林省汽車工業總產值2171億,長春市為1202億,一汽843億。其中一汽在吉林省所屬企業的工業總產值達到576億,占長春市工業總產值的47.8%,占吉林省工業總產值的26.5%。在前不久吉林省政府出臺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六大基地戰略計劃中,一汽位列榜首。到2010年要把吉林省建設成國內最大的汽車產業基地,銷售收入超過4000億元,工業增加值到1400億元,年均增長17%左右,提前實現翻兩番,支柱產業的地位不斷加強。
觀念也是生產力
振興東北必須體制與機制創新在先。與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區相比,東北三省落后最根本的還不是發展水平的差距,而是體制的落后,是市場經濟觀念、形態、體制在東北的不發育和發育不良。沃仲聲告訴記者,在2002年,平均每個員工加班100個小時,銷售各類汽車58萬輛。似乎在人們的印象中,國企的員工比較愛吃“大鍋飯”,為什么一汽員工有這么高的工作熱情呢?“主要是員工的觀念改變了,這充分說明了觀念也是生產力。”沃仲聲說,解決東北老工業基地問題必須從改革入手,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重點,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循序漸進。
發展外向型經濟
東北的重新振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外開放的規模和程度,一汽就是成功吸引外資的一個典范。
可以說發展外向型經濟是一汽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是一汽-大眾。記者在一汽-大眾的生產車間里看到,每5分鐘就可以生產出一輛轎車。沃仲聲告訴記者,1989年,國家把一汽建設15萬輛轎車基地列為重點建設項目,而建成這樣一個大基地投資要上百億元,在我國轎車技術與國外差距很大且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一汽選擇了與國外汽車巨頭合資建設的方式。合作伙伴是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注冊資本為總投資的40%。1991年2月8日,一汽-大眾有限公司成立,一汽由此開創了轎車市場新局面。到2000年該公司年銷量以年均41%的速度遞增,而同期國內轎車市場增幅僅為14%。由此可見,一個行業要發展壯大,不能總是在封閉的“體內循環”中生存,要有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魄力和能力。引進外資不僅僅是引進了資金,更主要的是引進了新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新的市場理念,迅速改變原來落后的市場意識。
|
如果網友需要將本文轉載到論壇,請點擊下方按鈕復制代碼,再在“PCauto論壇”發貼框里粘貼即可,該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其它大部分論壇,非常方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