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越L到底能不能做SUV市場的顛覆者
去年吉利星瑞上市,引起了市場較為熱烈的反響,很快就達成月銷萬輛的目標。而且星瑞的產品策略不同于以往任何一輛車——與汽車市場主流強調軸距長度做法不同的是,星瑞在擁有中型車軸距、寬度和動力配備的情況下,愣是通過刻意壓縮車身長度,去搶占緊湊級家轎這個細分市場。這種“降維打擊”的策略,確實為星瑞贏得了不錯的市場空間,也可以視作吉利品牌戰略的一個新方向。而現在,剛上市的吉利星越L,似乎也延續了吉利星瑞這一市場策略。
7月20日,以“眾星捧越”為題,備受關注的吉利星越L在杭州奧體中心亞運場館全球上市。新車市場指導價為13.72-18.52萬元,共推出了2.0TD-7DCT EVO、2.0TD高功-8AT兩種動力組合在內的6種車型。值得一說的是,吉利星越L上市會聲勢浩大,吉利汽車對這場上市會進行全球直播,李書福親自站臺,足見其對新車十分重視。吉利方面稱,吉利是要將星越L打造為國內SUV市場的顛覆者。
CMA架構打造,吉利星越L產品力確實不錯
有一說一,基于CMA架構打造而來的吉利星越L,其產品力表現確實不俗。智能方面,新車搭載了吉利銀河OS系統,采用最強車規級高通驍龍8155芯片,可實現IMAX三聯屏及25.6英寸AR-HUD的四屏聯動,從而打造出“屏占比”最大的智能座艙;高通驍龍8155芯片還保證了整個車機系統運行的流暢性,使得車機系統擁有時下新款智能Pad一般的算力。有這樣給力的芯片加持,即使用上十年八年,吉利星越L的車機系統應該也是不會發生卡頓問題的。
值得一說的是,星越L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支持FOTA云端智能升級,換言之,星越L的客戶隨時隨地可以一鍵完成對整車的動力、系統、控制邏輯以及電子程序的升級,便捷程度堪比現在的智能新能源汽車。
在安全配置上,星越L也是狠下功夫,搭載的EMA緊急轉向輔助系統,可以在危險來臨時幫助駕駛員進行緊急避讓,將傷害可能性降到最低;而HWA 高速公路輔助駕駛,能主動監測周圍環境,自動進行橫向和縱向控制、遠離大型車輛,在高速路上特別實用。
不得不說,吉利星越L的產品表現確實越級,難怪吉利表示這款車能夠與不少合資品牌SUV車型掰手腕。
換賽道競爭,星越L延續星瑞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星越L的軸距是跨級的,達到了2845mm,甚至比很多中型SUV,如豐田漢蘭達,廣汽傳祺GS8還要長。但是,星越L的車長又不是越級的,其4770mm的車長表現,則與長安CS75 PLUS一樣,屬于緊湊級SUV水平。為什么星越L的車身長度要這么設計?我們可以這么解釋,星越L需要“偽裝成緊湊級”以實現對同級別車型的降維打擊。
與此同時,星越L的4.7米+車長,接近1.9米的車寬,2.845米軸距的車身尺寸,并非常規車身尺寸,這樣的車身尺寸設計比較多的體現在豪華SUV上。所以星越L采用這樣的車身尺寸設計,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營造一種“高級”的氣場,說服消費者買單。
除車身尺寸非常規緊湊級SUV設計外,星越L的動力配置也耐人尋味。以星越L低功率版為例,其218馬力的最大輸出功率表現,已經超過了沃爾沃XC40 T4的190馬力,對比大家所熟悉的大眾“380TSI”版車型,也是不分伯仲之間。如此看來,低功率版星越L的動力輸出比較強勁,甚至與合資品牌的2.0T版本打個平手毫無問題。而這樣的動力配置,也是星越L的另一套降維打擊策略。
星越L面對的賽道,要比星瑞的賽道更“兇險”
從上文來看,吉利星越L如此機智的產品市場策略,似乎幫助這款新車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戰場,打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藍海”,星越L應該會在這片“藍海”里很自在地“遨游”。但事實真是如此么?對比家轎市場,中國SUV市場特殊的“熱”,導致了各類產品的扎堆與創新,產品也越來越細分,星越L需要面對的市場難度可是遠超星瑞。
與此同時,星越L采取的“降維打擊”策略,也預示著新車低功率版車型要挑戰1.5T級別合資品牌競品;高功率版車型要挑戰2.0T級別合資品牌競品。如此一來,探岳、途觀L、昂科威、途勝、奇駿等等熱銷的合資品牌SUV車型都會成為星越L的競爭對手。此外,自主品牌的紅旗HS5,摩卡等車型,也將與星越L形成正面競爭。星越L要面對的對手數量,遠比星瑞多得多。
點評:吉利星越L的推出,確實驚艷了不少人;新車的降維打擊策略,也是一種新方向新突破。不過吉利汽車也要意識到,星越L面對的市場難度與星瑞面對的市場難度,不是一個量級的,星越L想要打出一片天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