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懂行人”,華為桌面云與汽車產業一起跑出轉型“加速度”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
華為云正在從研產供銷各個方面助力車企智能化轉型。
隨著汽車四化的持續推進,車企持續面臨著高額的研發成本。
去年年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合資車企的股比限制將會淘汰,這意味著外資車企在國內的競爭力將會進一步加強,而給國內車企帶來的競爭壓力也將會更大。
在這個節骨眼上,國內車企還面臨著智能化升級的難題。以往汽車公司只需要在車輛的硬件方面增強研發就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力,但隨著汽車智能化的開始,車企也不得不在這方面投入精力,這樣帶來最直接的變化就是研發成本將會進一步提升。
在銷售方面以往都是由經銷商來執行,而現在隨著車輛逐步擁有了可持續升級能力,車企跟用戶的聯系就進一步加深了,售后成本也進一步上升了。
研發成本和售后成本的激增讓車企在下一階段的競爭中倍感壓力,在這一過程中,車企也紛紛改變曾經的生產模式,轉而和一些更加專業的科技企業建立合作上云,共同打造更加智能的汽車。
而華為云在多年的摸索后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方案,在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與服務等全場景的數字化轉型方面都有解決方案。
通過和華為云的合作,車企在車輛的生產研發環節、自動駕駛研發環節、車聯網服務和售后服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實現了業務創新的同時又顯著地降低了研發成本。
目前華為云更是跟中國一汽攜手打造了全國一張網管理平臺,已經和東風本田搭建了“人、車、店、廠”一體化新營銷平臺,國內的多個TOP級車企都和華為云有合作。
那么,華為云目前都和哪些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呢?又分別為這些車企提供了哪些幫助呢?在華為云的幫助下車企取得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汽車產業面臨升級 成本攀升已經常態
在中國同意取消和淘汰合資企業股比限制之后,像華晨寶馬、江淮大眾這樣突破了50:50股比的企業將會明顯增多,這將會增加自主車企的競爭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傳統車企還面臨著新一輪的產業升級,汽車正在從代步工具變成一個智能化的產品。
▲汽車產業正面臨智能化升級
智能化轉型需要車企將自身的核心能力——機械設計與制造,轉變到智能設備的軟硬件開發之上。這背后,又需要企業對自身的運作模式、研發模式、制造模式、供應鏈模式進行數字化重構。而云則是一切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設施。
這就意味著車企需要在云方面要進一步增加投入,而傳統車企此前的強項在于機械制造,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并不很擅長,重新進入這一領域,將會給車企帶來不小的研發壓力。
此前,車輛多是由經銷商進行銷售,消費者的數據和需求多是反饋到了經銷商處,車企和用戶之間存在天然的屏障。
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智能產品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持續進化。車企也需要對車輛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監管,及時獲取用戶的使用反饋,為升級產品奠定基礎。這一切的實現,需要車企對原來的售后網絡進行調整,而這背后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撐。
總的來看,目前車企應對這些問題,主要有兩個方法。一是增加研發投入,以金錢換經驗,但這樣做的弊端是,會增加企業的研發投入,這對于企業的發展將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另一條路則是和科技企業建立合作,尋求更專業的企業的支持,這條路徑可以降低企業的研發投入,并且和更加專業的企業合作,也能在發展過程中少走彎路,更快的打造出更具有競爭力的智能汽車,多個車企都選擇了這一路徑。
而華為在切入汽車產業之后也做了不少的具體布局,華為云更是在智能網聯和售后網絡方面都給車企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幫助車企切實做到了業務創新和降本增效。
從研發到售后 華為云全面助力車企
據華為云中國區汽車行業總監李彬彬介紹,華為云在汽車領域的布局已經涵蓋了研產供銷四個階段,幾乎涵蓋了汽車行業的全流程。
在研發階段,華為云可以提供高性能計算,企業可以按需取用,提升研發效率。在華為云的官網上可以看到,中國一汽目前已經和華為云建立了合作關系。中國一汽此前面臨著云平臺缺乏統一管理,運維能力不足和研發人員辦公效率低的問題。
在和華為云合作之后,在一汽部署的華為云Stack,從硬件、軟件,到頂層的應用均由華為或合作伙伴提供,大幅降低了車企部署云服務的難度,減少了部署時間。
通過華為云Stack,與華為云保持統一的架構和API接口,可以在本地數據中心為客戶提供與華為云一致的云服務使用體驗,滿足了一汽對于混合云部署的需求。
華為云Stack帶來的好處也非常明顯,一汽數字化負責人表示:“華為云Stack的部署,使我們信息基礎設施的成本優化40%。”
而一汽的研發人員通過接入華為云FusionAccess桌面云,可以隨時隨地連接到研發平臺,也提升了工作的效率,2020年初,研發部門也成為了一汽集團最早復工的部門。
一汽跟華為云的合作還涉及到高性能計算領域,據了解,通過將一汽自有的一萬多個CPU等處理核心與華為的云計算資源進行統一調度后,一汽在車型研發時的仿真計算環節,效率提升了一倍左右,不僅縮短了開發流程,還大幅優化了投資成本。
▲中國一汽的車型開發平臺
在生產階段,華為云可以提供智能質檢和智能工廠等方面的方案,幫助客戶提升產品的良品率,也能提升工廠的智能化水平。
具體到實際例子上,華為云和一汽大眾以大眾中心云為中心,五地六廠,各分廠數據中心與總部連接成為“物理分散、邏輯集中、云邊協同”的一朵云,實現多業務部門間的統籌規劃、共享共建和有效協同。
華為云還與某車企合作,在倉庫與工廠部署了RFID射頻識別網絡,所有零部件入庫和供應產線時都會自動識別,將入庫信息和物料流轉信息傳至云端比對,從而避免了疏漏和錯誤的情況,最終大幅提升了零部件流轉和生產制造效率。
在供應鏈方面,華為云正考慮將華為的供應鏈能力結合起來,做一些能力的外溢,正在和一些合作伙伴研發這方面的解決方案。
在銷售方面,華為云可以為車企提供智慧門店、智慧營銷、營銷數字化等解決方案。在這方面,華為云和廣汽傳祺在數字營銷、車聯網、5G、智能網聯以及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展開了全面合作。通過華為云提供的服務,所有的廣汽傳祺客戶都可以通過廣汽傳祺APP跟廠家和銷售店進行聯絡,包括售前和售后。
華為云還幫助廣汽傳祺開發直播大數據平臺,快速建立店端應用的體系。下一步,廣汽傳祺和華為云將會在營銷大數據、數字門店、智能網聯等場景加深合作。
華為云還可以提供BI大數據平臺,在宏觀層面上,可以對目標客戶進行客戶畫像分析,定制中長期營銷策略。具體到執行上,可以通過實時的進度管理把握銷售情況,及時調整銷售對策,輔助業務人員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精準決策。
▲華為云數字門店架構
另外,華為云在車聯網方面也有完整的方案。在華為云的幫助下,福田汽車以云服務+邊緣計算的極簡網絡構建了混合云車聯網平臺,讓80萬輛汽車可以更輕松地接入車聯網業務,幫助車輛降低了30%的救援費用,實現車聯網業務快速創新。另外,華為云還幫助江淮汽車打造統一車聯網平臺,滿足20萬到80萬輛車的無縫擴容,能夠避免前期高昂建設成本和資源浪費。
▲華為云車聯網服務架構
而在自動駕駛、智慧出行、數據使能方面,華為云也重點做了布局。
自動駕駛方面,華為云提供海量的、高度擴展能力的存儲和計算能力,以及Hadoop、Spark等大數據組件和AI一站式開發平臺,預集成數據預處理及半自動化標注算法,用戶通過平臺可高效完成自動駕駛模型按需訓練和仿真測試,幫助用戶降低開發環境基礎設施部署復雜度和成本。
華為云打通了自動駕駛開發全流程,可以簡化用戶操作,降低開發門檻,一站式AI開發平臺和訓練平臺ModelArts,DevOps工具鏈,促進了高效協同開發,同時也降低了開發成本,并且縮短了產品上市時間。
智慧出行方面,華為云提供了豐富的AI服務、一站式ServiceStage業務開發平臺以及全棧安全服務,可向客戶提供多種出行服務智能算法,加速AI開發效率;基于SpringCloud微服務框架開發,容器化部署能夠實現快速上線。
而且華為云還可以提供全棧安全服務,已經通過了20+安全認證,做到了安全可靠;依托華為云的高可靠、穩定、安全能力,平臺的安全性也非常高。目前,華為云與已經和江淮汽車和行約車建立了合作。
現階段,數據的智能化管理已經成為了企業業務戰略的重要驅動力,而華為在數字化方面已有很多實踐經驗,在ICT基礎設施領域也有30多年的技術積累,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打造“全域、服務化、資產化、智能、安全”的數據體系,釋放數據價值。
華為云已經在智慧園區、交通行業、制造行業等領域推出了數據使能解決方案,能夠更好的幫助企業進行轉型。
從上面的案例也可以看出來,華為云在汽車領域的布局非常完備,不但涵蓋了汽車的研產供銷四個核心領域,還在車聯網、自動駕駛、智慧出行、數據使能等領域進行了布局,幾乎可以給車企提供全方位的合作。
華為云更懂汽車 技術積累深厚
根據華為云官方的介紹,目前華為云已經和20多家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考慮到華為在2017年才正式成立云BU部門,正式進軍公有云領域,這一成績已經非常突出了。
那么,在華為之前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也早已涉足云業務領域,華為云這個后來者為何能夠獲得如此多的車企的青睞呢?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
首先來看,對華為來說,華為是制造企業,對制造業更加了解。同時華為還成立了車BU,要成為汽車增量零部件的提供商,目前已經在汽車領域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因而華為云對汽車行業更加了解,更能為車企解決痛點。
其次,華為云在各個云服務方面都有很深的技術積累,如華為云原生技術能力最強,容器軟件市場份額排名位居中國廠商第一,華為云是CNCF亞洲唯一初創會員及亞洲首個白金會員,在技術實力上完全不輸其他玩家。
▲華為云汽車行業解決方案整體架構
華為云在汽車領域也專門做了開發。在底層,是支持公有云、混合云和邊緣云的華為云擎天架構,可在應用和云端靈活調配資源、并能解決多種公有云場景的核心技術問題。該方案的中間是ROMA應用平臺、EI企業智能平臺和智能數據湖。
華為云ROMA應用平臺基于DevOps等技術,可以使車企快速完成具體應用的云化、微服務化,從而讓車企的軟件能夠跟得上商業環境的變化。
EI企業智能平臺讓車企能夠面向自身的場景,開發和訓練AI模型,或是結合華為、合作伙伴和車企的算法,提供具體場景的解決方案。
基于ModelArts Pro技術,華為云將如語音和文字識別等通用場景的方案設計的足夠便攜,讓車企的IT人員也能使用這些技術和工具,進行模型訓練。
而智能數據湖,通過數據運營平臺、數據虛擬化、OMS等技術,給車企提供了數據整合、分析和治理能力,讓車企能夠發現數據的潛在價值,做出更有效的管理決策。
在有了新技術的加持后,車企就可以快速開發出包括仿真測試、智慧倉儲、數字化營銷、汽車售后知識管理、移動出行等系統在內的一系列具體應用,覆蓋研發、生產制造、銷售與售后等所有場景。
此外,華為云秉承中立的態度,華為云一直致力于構建開放、開源的云平臺,能夠做到對客戶提供最貼心的服務。
▲華為云汽車行業解決方案部分應用場景舉例
華為云在本地化服務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據李彬彬介紹,華為云在每個省市都有地面團隊,可以實時提供本地化服務,這對于車企來說也非常便利。
比較重要的一點是,華為本身作為制造企業已經進行了數字化轉型,也能夠給車企帶來一定的經驗。
一汽數字化負責人曾表示:“華為提出要做數字化轉型,它轉型中的很多經驗,可以跟我們做很多深入探討和交流,比如我們在生產上有優勢的管理經驗,可以跟華為做深入探討,互相賦能。”
總的來看,華為云在汽車領域雖然入局的時間不早,但是華為以制造業立本也成立了車BU,對制造業和汽車都更加了解,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也有足夠多的經驗。而且華為云的云原生能力也足夠強,在全球都能排在前列,還一直秉持開放的態度,在汽車解決方案層面非常全面,正是這些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華為云也成功在車企中找到了一群合作伙伴。
結語:華為云全力助攻車企轉型
隨著汽車四化的開啟,傳統車企不得不面臨智能化轉型的問題,但這一轉型卻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多個傳統車企在智能化上的嘗試都不是很順利。
為了快速切入到智能汽車的領域,多個車企都開始和科技企業合作打造更好的智能汽車,華為云也在這一過程中積極地幫助車企進行轉型。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華為已經成立了車BU,在汽車業務上的投入更多,已經完全成為了汽車領域的一份子。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云也在各個層面都對車企提供了幫助,讓車企進入智能汽車領域的道路更加順暢,毫不夸張的說,華為云正在全力助攻車企轉型。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