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東風夢想車”大賽10強作品飛升進階之路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
一群以夢為馬的青年學子,一批扎根汽車工業多年的行業專家,因為第三屆“東風夢想車”中國青年汽車創意設計大賽,在2019年的夏天,他們開始有了交集。當天馬行空的90后、00后的青年學子,遇上“畫風”認真的80后東風助夢導師,一場思想上的碰撞與融合就此展開……而夢想,也在悄然間點亮。
開啟120小時“飛升進階模式”
今年6月,第三屆“東風夢想車”大賽復賽順利舉行,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湖北美術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高校的10件作品入圍決賽,大賽正式進入飛升訓練階段。
飛升訓練,是通往冠軍路上的最后一場硬仗。為了完善10強作品,“東風夢想車”大賽此次撬動各方資源,集結了包括東風商用車、東風乘用車、東風啟辰、神龍公司、東風柳汽、東風小康在內的東風公司10家整車企業加入“戰局”,與10強團隊分別“配對”,組成聯合戰隊,共同開啟120小時的飛升進階之路。
助夢導師指導戰隊成員
這是“東風夢想車”大賽自2014年辦賽以來,飛升訓練環節首次采取東風10家子品牌共同參與的模式。8月4日,來自湖南大學“向上Z方向”團隊的閆增輝,帶著他的參賽作品《半》來到武漢,即將輔導他的助夢導師是東風雷諾試制科的歐陽炳。這是一次一拍即合的“牽手”。“《半》這件作品通過兩個交叉的半圓作為起始點,整個創意方面有很強的想法。作品的設計理念是激情與舒適并存,也正好與雷諾‘Passion for life’的品牌主張不謀而合。”歐陽炳說。
“向上Z方向”團隊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江蘇大學“共產主義接班人”團隊的張肖、張瑞走進了東風本田工廠。“這是我第一次參觀整車廠,我發現設計師的一筆一畫,每一個線條,都會影響車輛的制造,所以做設計也需要工匠精神。設計可以妥協,但一定要優化,認真細致。”張肖說。
張肖所在團隊,根據潘諾斯三角形模型的元素,從環保的角度設計出一款名為“SC-B Concept Car”,滿足城市出行觀光、景區觀光和公共設施三方面需求的概念車。由于設計思維過于龐大和復雜,團隊很難找到一個合理的深化點。在與東風本田助夢導師周偉、奚小龍溝通后,張肖選擇精簡部分功能設計,從而讓作品更聚焦。“做設計要學會適當舍棄,要遵循少即是多的設計思維,將一兩個點放大,去解決目前人們用車的痛點。”張肖說。
一半是夢想,一半是成長
飛升訓練,不僅僅只局限于設計本身。
當青年學子汲取著助夢導師傳遞出的知識和經驗的時候,成長,可能只是一瞬。而青年人的每一次成長,都讓他們離夢想更近。
“我們希望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把時間看成重要資源,將工作方式由串聯改并聯,明確關鍵路徑圖和主軸,提高效率。”在飛升訓練過程中,歐陽炳特別看中對年輕一代工作方式的培養。
在決賽中將10強作品的創想完美呈現,是飛升訓練的主要目標,但不是唯一目標。經過飛升訓練,閆增輝學會了時間管控,學會了怎么在設計與應用中尋找平衡。張肖學會了化繁為簡,讓圖片去說話,讓作品去發聲。在東風股份,“夢想車隊”團隊親身了解到一個真正的汽車設計師是如何做設計,怎么讓設計回歸于實踐。
在東風日產,“LG-XIN”團隊的羅國鑫對汽車設計也有了更新的體會。他不僅了解了汽車是如何在工廠中通過自動化設備以及組裝工人把一個個零件組裝成一輛可以行駛的汽車,同時還懂得了,作為一名設計師想法應該大膽,不被現實桎梏。
“LG-XIN”團隊
在東風乘用車,“城市之光”團隊通過對作品的概念立意、整體使用流程和模式進行提升和完善,意識到交通工具的設計不僅僅是造型的推敲演變,更多的是思考人車社會之間的關系,思考交通工具在當今社會模式下的意義。
“城市之光”團隊
在東風商用車,“島上的造型小分隊”團隊在系統化了解汽車設計流程的過程中,深化了對東風家族化設計語言的認知,還學習了從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到解決問題這一整套工作流程和思維方式。可以說,與助夢導師打磨作品的過程,也為青年學子打開了從課堂理論走向實踐與應用的大門。
“島上的造型小分隊”團隊
作為新一代青年汽車人逐夢的舞臺,“東風夢想車”大賽對學子而言,一半是夢想,一半是成長。通過大賽,這群汽車青年與助夢導師攜手,碰撞出關于未來夢想汽車的奇思妙想,點亮了夢想,收獲了成長,這些都是比大賽榮譽更為珍貴的財富。回看曾經,汽車的發展歷程,其實也是一部逐夢史。眼下,夢想在即,關于未來汽車的N種可能,也即將在“東風夢想車”大賽決賽揭曉。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南昌01)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