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資源是否很富有 我國目前生產SJ,SL級潤滑油基礎油絕大多數依賴進口,高檔基礎油資源奇缺,從資源充分利用的角度,至少可以正常使用1萬-2萬公里的潤滑油,強制性提前報廢,是否是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是否是對環境的損害? 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度,國民骨子里養成了節儉的習慣,日本汽車除普遍省油外,潤滑油也都是長效換油周期,其本土轎車的換油周期高達3萬公里。此外,日本還常常使用一種潤滑油劣化指數快速檢測儀,隨時檢測出潤滑油的剩余使用壽命,物盡其用,很會過日子。 我國目前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年進口量達1億噸,雖然基礎油占有的份額不大,但是潤滑油是汽車整個使用壽命內需要頻繁更換的產品,節約潤滑油與節約燃油的意義同樣重大。豐田為什么要在中國反其道而行呢,搞潤滑油“奢侈”消費。 
一個沒有懸念的答案 威馳的換油周期按照規定的5000公里一換,每次4升。按每年平均行駛2萬公里機算,每年換油4次,需16升油。在30萬公里或15年的使用期內,要做60次換油保養,需換油240升。每次費用200元計,總計約12000元。按照威馳10萬輛的保有量,需要2400萬升潤滑油,消費者為此要付出12億元。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消費者都照此規定行事,豐田的售后服務商和OEM潤滑油供應商就能夠通過縮短換油周期,獲得可觀的利潤。但如果延長一倍的換油周期,消費者就會少買一半的單,相關潤滑油供應商就會多損失一倍的進項,但同時也會少產生一倍的廢油。這一縮一延,一多一少是個沒有懸念的答案。
[上一頁]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