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3enyw"><ol id="3enyw"></ol></sub>
      <sub id="3enyw"><ol id="3enyw"><nobr id="3enyw"></nobr></ol></sub>

    1. <sub id="3enyw"></sub>
    2. 首頁 > 汽車評測 > 國外試駕 > 斯巴魯評測

        殺氣上身 試駕翼豹WRX STI

      2008-04-25 12:02 出處:pcauto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曾從智

        發動引擎,聽著水平對臥引擎的獨特聲浪,在晴朗炙熱的天氣下不停低吼著。全新一代Subaru Impreza WRX STI,與以往有著重大的不同。為了能夠發揮更多靈活度以及運動性,Impreza推出了五門掀背車型。而這次所試駕的Impreza WRX STI,正是以掀背車型為基礎的性能版本。猶記得先前開過一般版本的掀背Impreza,更靈活、更銳利的動態表現,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STI的實力,這輛車的表現,更令人期待不已。

      WRX STI

        重新適應長相

        從當初Impreza GT開始,一直到后面數次大小改款,飽受批評的圓燈造型、后來順應改成淚眼頭燈造型,再到較近期的豬鼻子樣貌,Impreza一直以四門車型再搭配旅行車兩種車體造型出現。這一代大改Impreza,為了WRC比賽的緣故,因此推出掀背車型。老實說,習慣了多年的四門傳統,掀背版本的Impreza看上去還真有點不習慣。

      WRX STI

        STI與一般版本的造型,雖然更動的幅度不大,但前保險桿的造型略加變動,中央開了兩個進氣口,搭配左右兩顆大型霧燈,更符合STI的性能身份。

        STI與一般版本的造型,雖然變動的幅度不大,不過已足眼看出蘊含其中的強悍性能。前保險桿的造型略加變動,中央開了兩個進氣口,搭配左右兩顆大型霧燈,更符合STI的性能身份。除此之外,明顯突出的輪拱也是可供辨識的指標之一,前方葉子板后方更設有通風口,除了造型考量外,更有著能夠引導氣流降低煞車碟盤溫度的實際效果。

        突出的輪拱讓Impreza WRX STI的車身看上去更加寬大以及穩定,也使得車側線條比起一般版本更為飽滿。掀背造型讓Impreza WRX STI看上去比起以往四門版本較為靈活些,不過Impreza比起常見的掀背車型,車長又稍微多了點,與其說是掀背,不如說是short wagon更來的貼切。

      WRX STI

        明顯突出的輪拱也是可供辨識Impreza WRX STI的指標之一,前方葉子板后方更設有通風口,除了造型考量外,更有著能夠引導氣流降低煞車碟盤溫度的實際效果。

        車尾樣貌俐落,沒有太多復雜線條裝飾,在紅白雙色尾燈組點綴下,呼應車尾鮮明的STI字樣,已足夠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左右一對雙出尾管,亦強化整體運動感。新一代Impreza WRX STI的外觀,維持Subaru一貫的態度,低調卻充滿著存在感。

        簡單穩重的質感

        這輛車標榜的是性能、是操控樂趣,對于內裝配備的等級與豐富程度,自然也不需要抱持太多期待。與時下許多主打豪華性能的競爭對手來講,Impreza的配備的確簡單了一些,基本空調、音響之外,在享受性質的裝置方面,Subaru并未多加著墨。

      WRX STI

        與時下許多主打豪華性能的競爭對手來講,Impreza的配備的確簡單了一些。盤徑大小適中的方向盤,握感優異,甫以方向盤控制按鍵,兼顧實用與造型。從中控臺看過去,并沒有什么花巧的設計,就是乾凈俐落。

        但是車內整體設計,我仍舊給予不低的評價。首先從整體性來說,以黑色為主要基調,搭配霧銀飾板以及STI的徽飾,將冷冽的科技感以及戰斗氣息發揮到最高點。盤徑大小適中的方向盤,握感優異,甫以方向盤控制按鍵,兼顧實用與造型。從中控臺看過去,并沒有什么花巧的設計,中規中矩三旋鈕,并且以駕駛者為中心的不對稱資訊顯示螢幕,就是干凈俐落。三環式儀表版,中央占據絕大多數空間的不是以家庭房車上習以為常的時速表,而是能讓駕駛一眼了解引擎運轉狀況的轉速表。這是性能車近來多半的設計,不過在一般道路駕駛時,多少在遵守速度限制的情況下,讓閱讀當前時速的駕駛者有點吃力。

      WRX STI

        座椅設計上,強調包覆性還有支撐性,椅面大部分采用麂皮材質,除了幾分精致以外,止滑性也十分優異,在劇烈操駕之際能夠確實將駕駛固定在座位上。

        座椅設計上,強調包覆性還有支撐性,椅面大部分采用麂皮材質,在質感上讓充滿戰斗氣息的車內多了幾分精致以外,止滑性也十分優異,在劇烈操駕之際能夠確實將駕駛固定在座位上,能夠增加穩定性。雖說對于性能車空間部分的要求,一般而言并不會太過講究,但新一代Impreza WRX STI在車內空間的表現上,已能滿足多數使用者的需求。尤其在后座空間的部分,對于身高約175的成人而言,坐在車內足部以及膝蓋都不會感到壓迫,算的上有一定水準。

      WRX STI

      在后座空間的部分,對于身高約175的成人而言,坐在車內足部以及膝蓋都不會感到壓迫,算的上有一定水準。

        300匹,41.5公斤米

        Impreza WRX STI所用的引擎排氣量與一般版本相同,皆為2.5升水平對臥引擎。不過在整體動力輸出方面,則有明顯提升。STI引擎可輸出300匹/6,000rpm、41.5公斤米/4,000rpm的動力,并且具備雙可變氣門正時以及ETC電子節氣閥。飽滿而且靈活的動力,大大提升Impreza WRX STI的操控樂趣。

        在低轉速域時,雖然采高增壓設定,但是2.5升排氣量的渦輪增壓引擎仍有其優勢。比起以往所開過的2.0升版本,在3,500轉以下Impreza WRX STI仍有著差強人意的表現,即使仍能感受到turbo lag所帶來的疲軟,但是在一般市區行駛時,也足以輕松帶動車身前進,不至于有負擔。

      WRX STI

      STI引擎可輸出300匹/6,000rpm、41.5公斤米/4,000rpm的動力,并且具備雙可變氣門正時以及ETC電子節氣閥。

        車潮擁擠的市區里面,Impreza WRX STI空有一身本事,卻苦無適當的場所發揮,于是一行人轉進人車皆稀少的山區道路,想要好好體驗300匹的快意淋漓。眼見前方無車、無死角,原本維持在2,000轉左右的引擎轉速,在我輕踏離合器并且將檔位打至空檔、補油拉高轉速、踩離合器完成退檔一串動作后,立刻拉高至3,500轉。車內也能感受到的引擎怒吼,即時讓車上乘客也跟著熱血起來。

        在3,500轉之后,Impreza WRX STI這具引擎的表現截然不同,油門反應極為靈敏,稍微深踩一點立刻涌現強大動能,把車上乘客狠黏在椅背上。攀升的轉速,伴隨時速以驚人速度增加。3,500轉是個分水嶺,強悍動力從此出現,一路到6,000轉才略顯疲態。只要掌握好動力輸出峰值,Impreza WRX STI的動力,不管是再加速、出彎加速,凌厲敏銳的感受絕對令人滿意。

      WRX STI

        在3,500轉之后,Impreza WRX STI這具引擎的表現截然不同,油門反應極為靈敏,稍微深踩一點立刻涌現強大動能,把車上乘客狠黏在椅背上。

        除了動力,底盤也精彩

        AWD全時四輪傳動系統一直以來都是Subaru的強項,搭配水平對臥引擎所發揮出來的運動性,讓許多同價位對手都感到汗顏。當初普通版本Impreza在長軸距、短車身的先天優良條件下,展現比起以往更加靈活的操控反應。

        在STI上,底盤強化的功夫自然不會被忽略,除了前后輪距從原本1,495mm、1,500mm大幅增加至1,530mm、1,540mm,懸吊系統也經過一番調整,為的就是要讓這輛車的操控能力能夠符合STI的名號。在市區行駛的時候,Impreza WRX STI的懸吊并不會過份偏硬,基本的乘坐舒適性仍有所兼顧,只不過礙于輪胎扁平比偏低,細碎的震動仍不可免。

      WRX STI

        山區路段平坦無車的道路,就讓Impreza WRX STI好好發揮的最佳場所。放心大膽地提高車速,在進彎前用力踩下煞車,將速度減至合理范圍。

        然而,當我們一行人將車輛開至山區路段,平坦無車的道路,就讓Impreza WRX STI好好發揮的最佳場所。放心大膽地提高車速,在進彎前用力踩下煞車,將速度減至合理范圍。雖然Impreza WRX STI在市區慢速行駛時的懸吊反應兼顧舒適性,但面對激烈操控情況時,卻能游刃有余,急煞車車頭下沈幅度微小,沒有明顯點頭的狀況,如此一來在過彎前的車身重心變化不大,讓駕駛更容易掌握車輛動態。

      WRX STI

      在煞車后車速降低,看準進彎點轉動方向盤,車頭精準的轉向立刻朝向彎內前進,而車尾也在第一時間跟上。

        在煞車后車速降低,看準進彎點轉動方向盤,車頭精準的轉向立刻朝向彎內前進,而車尾也在第一時間跟上。上一代四門或者旅行車款,車尾反應較慢的感受不復存在,掀背Impreza WRX STI的車尾甚至還有一些滑溜的感覺。在蜿蜒多彎的山路,新一代Impreza WRX STI的實力,的確有所進步。

        DCCD可控式中央差速器與SI-DRIVE

        在STI上還有一套值得注意的電子系統,那就是DCCD可控式中央差速器,設定在Auto標準模式底下,前后動力分配約為41:59,偏向后驅的狀況。同時駕駛在Auto模式下,仍可調整前后輪的動力分配,調整成為前輪動力輸出較大,或者更偏向后驅表現。而駕駛也可以選擇手動模式,將前后輪動力分配固定在一定比例。這套系統讓STI在駕駛的時候,具備更多變化性以及彈性,按照路況的不同,隨時可以做微調。如此一來,也更能夠依照駕駛人習慣差異,打造出更適合自己的動力分配模式。

      WRX STI

        Impreza WRX STI上裝設SI-DRIVE,讓這輛熱血有余的車,多少還是能兼顧日常通勤,不會因為慘忍的油耗降低購買意愿。現實,始終是無法忽視的重要考量。

        這一代Impreza WRX STI彎道動態表現靈活,DCCD可說功不可沒。除了少掉車尾的負擔,原廠標準模式41:59的動力分配,也讓Impreza WRX STI擺脫前幾代偏向轉向不足的狀況。實際駕駛的時候,以手動模式進行測試,在標準模式底下,Impreza WRX STI轉向十分中性,車尾與車頭的動態彷佛唱雙簧一般有默契;而將前輪分配到的動力增加后,接近1:1的前后動力分配,但在車頭引擎重量影響下,反而呈現輕微轉向不足的問題;相對來說,手動增加后輪分配動力,Impreza WRX STI則出現了輕微轉向過度的情形,在面對刁鉆狹窄的慢速彎道,這樣子的設定將擁有更多特色。

      WRX STI

      少掉車尾的負擔,原廠標準模式41:59的動力分配,也讓Impreza WRX STI擺脫前幾代偏向轉向不足的狀況。

        在之前去日本試駕Legacy之際,已與SI-DRIVE系統有過一面之緣,能夠調整動力輸出曲線,在省油與性能間獲得平衡,這套系統的確是十分適合現代人生活模式的發明。Impreza WRX STI上裝設SI-DRIVE,讓這輛熱血有余的車,多少還是能兼顧日常通勤,不會因為慘忍的油耗降低購買意愿。現實,始終是無法忽視的重要考量。

        難逢敵手

        AWD系統、DCCD、SI-DRIVE、2.5升300匹渦輪增壓引擎,此外,扎實的底盤與操控性能,再加上符合大多數人要求的內裝空間。這個價格放眼進口市場,的確難以找尋到一個足以匹敵的對手。

      WRX STI

      轉自:UCAR

      返回分頁瀏覽>>(共計4頁)
      翼豹

      優點:外觀更加時尚,舒適性配置大幅增加

      缺點:噪音偏大,手動變速箱檔位不順

      熱門搜索熱門IT產品
      97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兔费_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_91精品国产自产精品_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3. 
      
        <sub id="3enyw"><ol id="3enyw"></ol></sub>
        <sub id="3enyw"><ol id="3enyw"><nobr id="3enyw"></nobr></ol></sub>

      1. <sub id="3enyw"></sub>
      2.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亚洲日本电影五月天 | 亚洲国产国语自产精品 | 亚洲a∨激情综合五月 | 久久免费视频77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