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發為何首選“森雅”?
廣告中介紹,森雅是一款多功能休旅車,但不可否認實用至上的特征卻讓許多消費者直接將它與許多微型面包車畫上了等號,這當然與以上提到的品牌形象不無關心。但同時,消費者是否給新理念買單也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現在新車層出不窮,新概念也隨之應運而生。更多的產品在結構上沒有出奇,但在市場上的車型類別卻花樣繁多,即便是MPV這樣在很多人看來還很時髦的詞匯現如今也已被很多廠家所棄用。

大發的新篇章剛剛打開
通過北京和上海車展上的“COPEN”、“HVS”,“BE-GO”,展現在中國消費者面前的是全新的大發。小(尺寸小)而精致的車身、小(排量小)而強大的動力是它所要傳達的信息。可能許多消費者都注意到了,論長相論經濟性森雅在目前的大發家譜中并不突出。那么,作為卷土重來的第一款車型,大發為什么選擇了森雅呢?這樣一款車能為大發打開局面么?大發與一汽吉林又是作何考慮呢?
雖然雙方還沒有展開全面的合作,但車型的選定上基本是中日雙方共同確定的。而一汽吉林一位領導告訴記者,在這方面,我們也認為大發有很多非常出色的車型,比如一些微型車。但是從成本的角度考慮我們認為至少目前與國內一些自主品牌旗下的車型相比在價格上沒有任何優勢,這是首選森雅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當記者問及為什么沒有引入更低排量的車型及發動機時,這位領導這樣解釋道,首先我們此番引進的1.3升和1.5升DVVT發動機同樣是大發旗下的拳頭產品,其次我們之所以沒有在這次引入著名的0.66升發動機等機型,主要是國內使用環境決定的。在我們赴日的實地考察中發現,雖然這些小排量發動機經濟實用,但技術先進且對于使用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并不非常適合中國目前的市場。

森雅在一汽吉林的生產線自動化水平一般
森雅之后會是誰?
特銳遭受的冷落必定會令大發今后在中國每走一步的時候都更加謹慎,像鈴木、大發這些控制成本的高手在自己產品上市的時候都聲稱成本不低,這與產品的技術水平不無關系,當然也有觀念的問題。在許多外方專家看來,設計生產一款成本2-3萬元的乘用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而在國產化率直接達到80%的狀況下,森雅的市場售價仍然達到了6.98-9.88萬元。試想如果一款大發的微型轎車以這樣的水平參與到QQ、奔奔的競爭當中去,那結果可想而知。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發和它在中國的合作伙伴計劃中的下一款車型更加重要。因為除了賣相它必須要克服小型車微型車都要面對的低成本問題。

從目前官方的透露和媒體的報道來看,下一步引入的車型很可能是特銳的繼任者BE-GO。從內到外,BE-GO較特銳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特銳的失敗關鍵在于偏高的定價,精巧的外形、出色的經濟性縱然吸引了一批支持者,但過高的價格還是讓更多的消費者另覓它選。大發此番卷土重來能否再現昔日的輝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于如何將自身企業文化中對于低成本的理解融入到中國的國情和市場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