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高檔轎車的一片降價聲中,國產小車福萊爾卻逆市漲價。福萊爾為國產小車帶了個好頭。但吉利老總李書福認為國產小車要漲價是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多少有點兒被動色彩,福萊爾漲價的理由卻要主動得多。
其漲價透露的信息起碼有以下幾條:
其一,民族品牌開始值錢。
幾年前,當比迪亞剛入主秦川打造福萊爾時,人們對她的印象不過是奧拓底子上改頭換面的新潮小車而已。低調迎合市場若干年后,其嚴謹的質量體系和體貼的性價比便深入了人心。“福萊爾”這個極具民族個性的車名,因信譽度上升而開始發光。土生土長沒關系,只要性價比過硬,就沒理由不招中國百姓喜愛,因其實惠而愛,更因其同一血緣而愛。近來,福萊爾與她的“戰友”吉利、QQ等自主開發的小車們,品牌含金量眼瞅著一路提升。
其二,民族汽車企業有了后發之力。
種種跡象表明,比迪亞從進入汽車業那天起,就把核心技術當成生命線。其在深圳的研發中心,集聚了眾多科技精英;其收購北京吉普工具分廠,除利用國企積淀的技術基礎外,還意在囊括已如國寶般稀缺的優秀技師。當大合資企業在“短平快”KD、CKD組裝汽車時,比迪亞卻在潛心壘實技術基礎。
其三,小車也能成時尚。
油貴了,中國人的大車情結不得不變。啥樣的小車能取勝,卻得靠市場說了算。福萊爾敢漲價自然有過人之處。細節決定一切,市場在百姓心中。生產民族品牌小車的企業,往往有把握本土價值取向的天然優勢,如果銷售權都被外人掌握,這點兒能力往往被荒廢。
福萊爾漲價最大的啟示是,狂熱的中國車市正在回歸理性,崇洋崇大的觀念正在轉變,民族品牌的小型車日子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