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此前國內兩起汽車知識產權的糾紛案(
豐田狀告
吉利侵權、
通用起訴
奇瑞QQ抄襲)都因舉證不足,最后不了了之。
“除非
本田有足夠的證據和技術數字支持,否則結果難以預料。”有知情人士分析,這也是本田去年起訴
雙環以來,官司遲遲沒有進展的主要原因。
“但這一次明顯不同,挾
東風本田二次上告的本田顯然有備而來。”該人士透露。他說:“狀告新凱汽車并宣布11家企業涉嫌侵權,本田對自己的勝訴有很大把握,甚至可能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默許,否則不會承擔犯眾怒的風險。”
該人士強調說,兩次起訴的主體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本田和東風本田,前者是外資企業,而東風本田是合資企業,合資企業狀告民營企業的案件不可能不事先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得到批準或默許后才能參與起訴。所以,這場官司東風本田勝訴的可能性很大。
他大膽推斷,本田的合資方東風汽車是中央直屬企業,本案很可能是在政府的授意下進行的,目的就是規范明晰汽車知識產權的相關條例。
“在雙方博弈的過程之中,本田可能已經做出了某種讓步:從去年的1億元索賠到現在以要求對方停產為底線,本田態度的轉變很可能是政府部門的授意。”該人士分析。
利益之爭
本田這次頂著眾怒出手,也有幾分無奈。朱林杰表示,我們已經多次私下交涉要求他們停產,但都沒有結果,不得已才訴諸法律手段。
對
雙環和新凱來說,停產對他們來說是釜底抽薪。
因為
來寶和靚星是他們的拳頭產品。雖然目前詳細的銷售數字來表明這兩款車分別為他們帶來了多大的利潤,但雙環總經理馬凱之前曾公布,來寶今年的銷售目標為2.5萬輛,他解釋說此目標是個中等目標。
截至今年10月,東風
本田CR-V的銷量為8241萬輛,完成今年2萬輛的銷售目標對東風本田來講,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任務。雖然油價上漲、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等一系列背景下,這樣的銷量還算不錯,但是東風本田依然認為,如果沒有雙環和新凱們的攪局,CR-V的銷量可能會更好。
隨著本田中國戰略的加速,2006年,本田要在中國圖謀53萬輛的產能,其中東風本田已經投資28億元擴建廠房,預計2006年產能翻三番,達到12萬輛。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劉裕和在
廣州車展期間透露,明年CR-V計劃銷量在4萬輛左右。本田顯然認為,仿冒現象已經成為本田在中國發展的最大障礙。
但是,對于來寶等車型對東風本田造成了實質性傷害的言論,雙環市場部一位負責人堅決予以否認:“來寶的外觀設計根本不會影響東風本田CR-V的銷售。因為這是不同層次的車。”
目前東風本田CR-V的售價為23.98萬元,而來寶的廠家指導價為9.72萬元到12.98萬元,新凱靚星的售價在9萬元到10萬元之間,三款車在
經銷商處都能便宜7000元到8000多元。“來寶們的價格連東風本田CR-V的成本都達不到,消費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又怎么會對它的銷量造成沖擊?”
事實上,對東風本田而言,更令他們擔心的不只是一款CR-V,比如對于即將引入國產的本田
思域,東風本田相關人士明確表示非常擔心它的知識產權問題。很明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拷貝車的現象將會不斷出現。這也是眾多全球汽車巨頭進入中國的心頭隱患之一。
就此,有業內資深人士表示,中國要進步要發展要走向世界,必須過這一關;市場競爭必須是公平的,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是全部汽車企業的事情,并非政府的事情;中國汽車工業要發展,要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拿來主義是必要的。但絕對不是簡單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