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表們拿到政府工作報告的那一刻起,本報記者就馬不停蹄地集中汽車企業代表對總理報告的審議心得和切實感受。截至發稿時止,總計25位汽車界人大代表,記者已采訪過半,他們都直抒胸臆,認為這是一個求真務實的報告,一個振奮人心的報告,一個具有強烈行業指導意義的報告。
本報記者在第一時間拿到政府工作報告后,仔細研讀,找出與汽車行業有聯系之處加以行業性解讀。旨在提供一個平臺,拋磚引玉,與業內人士共同交流。
“今年是我國改革和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更加注重搞好宏觀調控,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見政府工作報告P9)
“……,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中央提出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左右,既考慮了保持宏觀調控目標的連續性,也考慮了經濟增長速度與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運輸等實際條件的銜接,減輕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
……;適度,就是松緊得當,不急剎車,不一刀切。”(見政府工作報告P10)
與去年相比,今年政府調低了經濟增長速度,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數字可以體現發展,但不等同于發展。2003年中國汽車也是非常強調數字的一年,講規模、講產能、講銷量、講速度、講保有量等等,顯然接下來,我們的目光要轉向。本報正在進行的關于汽車銷量等數字真實性調查的連續報道,就是要直面各種數據,擠掉水分,力求讓我們踏在一個堅實的土地上來預測今年的產銷數字。
對“適度”的定義性解釋很有必要,說明中央對于正在擴張過程中的汽車相關項目不會搞一刀切,就像不會留下很多“爛尾樓”一樣,理性地決策,可以讓真正利國利民的人、企業和項目理直氣壯。
“適當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堅決遏制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建設,……。一要完善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健全行業信息發布制度,正確引導社會投資方向。二要抓緊制定和完善行業準入標準,嚴格市場準入。……。三要依法加強用地管理。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得批準用地。……。
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大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
……;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發展消費信貸,……”(見政府工作報告P11-12)
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汽車行業投資過熱,但汽車企業的正面投資肯定會受到嚴格限制。即使產業政策再難出臺,今年,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引而不發了。而且原則上不再批準新建汽車廠一定會被列入其中。
強化用地管理勢必會讓各地建汽車城的熱情降溫。
汽車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很大,所以汽車產業也在國家積極發展的范圍。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乙醇汽油等燃料的推廣,將繼續受到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百姓收入增加,鼓勵消費信貸,為增強汽車購買力提供了必要條件。
“通過改革和發展,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
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研究制定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具體辦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改進服務和監管,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見政府工作報告P19)
這一段是在深化國企改革相關部分中提出的。“三大”等企業還會成為政策著重支持的對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對我國汽車工業提出了更高要求。自主開發、自主知名品牌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支持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公開提出來,第一次承諾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基礎設施等領域,是個大突破。這也就意味著民企可以參與到修路、造橋等相關領域。可以預計,今后定會有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汽車業,像王傳福、顧雛軍等有著“熱錢”的企業家們有了充分的施展空間。李書福曾說:“我像一只沒毛的小雞一樣走在‘冰天雪地’中”,那么,現在“陽春三月”來了。
“……,將設備投資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今年在東北地區部分先行試點。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見政府工作報告P21)
購買新設備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不管是不是17%全部可以進行抵扣,為了自主發展,政府下的決心不可謂不大,僅此一項,企業就會節約數目相當大的資金。雖是在東北地區先行試點,但其他地區也就有了后續實行的希望。
信用體系建設有助于規范車貸、凈化經銷商隊伍,對汽車消費和經銷環境有所改善。
更多的汽車企業,不管是整車還是零部件,都應該把出口納入到企業發展規劃當中,并有可能得到政策支持和優惠。(中國汽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