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盤點:銷量高開低走 新車密集投放
2007年已經很艱難了,但今年會更困難。”今年年初某知名合資品牌2008年度的商務年會上,該企業一把手向臺下上千名經銷商代表稱。半年過去了,他的話語不幸“言中”上半年車市。
截至發稿時為止,盡管6月銷售數據未最終出爐,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6月車市仍然呈現出下滑局面。這樣,在今年1月創出銷量新高之后,乘用車銷量從3月開始是呈現出逐月走低的狀態,與今年股市大部分時間“高開低走”幾乎如出一轍。今年1月,63.87萬輛的銷量(根據中國汽車乘聯會批發數)再次創下乘用車月銷量的新紀錄,3月也達到了62.28萬輛的高水平,4月則為55.27萬輛,而5月為52.49萬輛。
(資料圖片)
當然,今年中國的車市碰到了太多的意外:年初的雪災、5月的汶川大地震和6月南方的水災,股市的大幅下挫讓居民的購買力水平不斷縮水。高漲的成本讓汽車行業更加苦不堪言。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7月6日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1~5月,占汽車總量七成以上的國產乘用車共銷售302.06萬輛,同比增長17.41%。同時,國內乘用車市場需求比上月有所下降,乘用車銷量4月、5月連續兩個月出現環比下降。
在上半年如此之多的“利空”消息面前,即使是“救市法寶”新車策略似乎也不太靈敏了。
承接近幾年來的新車攻略,今年上半年的新車仍然采用了密集轟炸的形式。粗略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車已經超過了60款,創造了新紀錄,除了5月只有6款新車上市外,其他月份平均每兩天就有一款新車與大家見面,悅動、新愛麗舍、新凱越、朗逸、雅力士、榮威、馬自達2、逍客等眾多新車讓人眼花繚亂。
(資料圖片)
雖然新車扎堆上市,但其中多數都是小改款車型,真正全新換代的車型并不多,大約占到1/3左右。小改款車型一類冠以“08款”之名,多在原有車型的外觀或內飾方面進行小改動;還有一些則進行了小幅改動,主要以配置變化。小改款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改款為手段,來實現價格的調整,或加配不加價提高性價比,或增配加價應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在眾多的新車中,除了伊蘭特悅動和新愛麗舍給廠家以強有力的幫助之外,其余的新車或是因為推出時間太短,或是本身能量太小,并沒有對上半年車市造成多大影響。
如此之多的新車,擴大了消費者挑選的余地,但一方面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今年上半年業內甚至還因此掀起了一場“要不要那么多新車”的大討論,東風本田執行負責經理劉裕和就曾公開表示,新車太多造成了消費者的審美疲勞。
本土品牌:進軍中高端
去年以奇瑞、吉利、華晨和比亞迪為代表的本土品牌在乘用車的市場占有率一舉達到3成,市場份額最大。但進入今年,隨著合資品牌將產品線往下延伸,本土品牌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迅速下降至25%左右,要不是出口的擴大,本土品牌會更加難堪。
本土品牌不甘自己的地盤被蠶食,也向合資品牌所壟斷的中高檔市場進軍。一汽奔騰、上汽榮威、南汽名爵、江淮賓悅、比亞迪F6、華晨尊馳1.8T逐漸站穩腳跟,長期以來被外來品牌把持的中高級車市場已不再是鐵板一塊,本土品牌在今年北京車展上的集體展示讓外資巨頭也大為緊張。其中榮威750甚至做到了細分市場的前三名,而比亞迪F6則誓言要破“10萬元天花板”。
本土品牌不滿足在傳統動力上的成績,也希望在更為高端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分一杯羹”。上汽、東風、比亞迪、長安、奇瑞、吉利等企業都相繼拋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而在今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自主品牌汽車在新能源的研發上向大家作了一次集體匯報。
雖然其中也有作秀的成分,但畢竟在技術上有了提升,在油價持續高漲的今天,新能源汽車更有量產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