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北京自主品牌保衛戰
12月2日,瑞雪已降。北京不少自主品牌4S店內,工作人員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抵抗沒開空調的寒冷。雖然大都面臨嚴重的虧損,但在首都——這個消費的窗口,自主品牌依然在堅守。至于能堅守多久,力帆董事長尹明善的話代表了一個普遍態度——“活下去就有希望。”
CAM調查:市場流失超乎想象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95.28萬輛,同比下降1.69%,占乘用車市場的42.12%,較去年同期下降3.27個百分點。下滑并不明顯。但是在被各自主品牌車企視為主力的一線城市,危機卻顯現得更加明顯。
擴張:失誤?布局?
北京欣偉潤澤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共有兩家長城品牌4S店,其中一家是2011年年初才收購的。這家店的市場經理宋德剛是收購后從老店調過去的,他告訴記者:“與去年相比,銷量肯定是下滑的。去年我們只有一家長城店,今年收購了一家店,算下來單店銷量只有去年的40%多。”除了銷量下滑,單車利潤少更讓他頭疼,“大部分車都幾乎沒有利潤”。
雖然面臨困境,宋德剛卻并沒有表現出失望。他告訴記者,本來長城旗下不少SUV及柴油車型都無法在北京銷售,限購政策出臺后自主品牌更是整體向下,長城已經不太重視北京市場的銷量了。
而在二三線城市,長城的銷售卻稱得上火爆。宋德剛說:“見到外地經銷商,跟人家說我們一個月賣兩百輛,人家都不當回事兒,說他們一個月賣五六百輛都是正常的。”
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多一家店面就多一份支出、多一份風險。從這個角度講,在政策不利的形勢下收購新店也許是一個失誤。但宋德剛對自己的公司非常自信:“我們公司在北京已經有了十年的基礎,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信心收購這家店面。”
萎縮:改變?退出?
相比欣偉潤澤,北京有些經銷商的日子更加難過。北京歐德寶汽車城內的自主品牌4S店曾經非常火爆,現在卻門可羅雀。
歐德寶汽車城內某自主品牌4S店總經理告訴記者,截至11月底,今年該店的銷量只有220多輛,而去年是1089輛。“下滑得非常厲害。現在我們虧損是200多萬元,即使年底廠家返點50萬元,我們也虧損150萬元。”
對于這家4S店來說,其他經銷商“金九銀十”的日子卻是他們命運多舛的關口。由于對兩款新車的上市時間預計過早,他們向很多用戶都推薦了這兩款新車型,而忽略了庫存壓力。但十月份兩款新車沒有并上市,不僅要退掉新車的定金,還面臨大量庫存。資金遇到了困難,只好降價處理了一大批車。該店總經理無奈地說:“單車利潤根本沒有辦法保證,虧得厲害。”
相距不遠的華鑫豐盛奇瑞4S店銷量也無法讓人樂觀。“去年年底真的是買車排隊,年底一個多月賣了
一千多輛,對今年的銷量也有一定透支,今年的銷量只有去年的30%。”該店市場經理張志飛說道。
一位外地客戶來北京買車,外地客戶占到了該店客戶的50%以上。
CAM觀察:“忠誠”的經銷商與“勢利”的消費者
無論是窗口效應,還是多年經營產生習慣,按理來說都不應該成為經銷商固守某個品牌的理由,盈利才是商家考慮問題的第一出發點。但記者所采訪的經銷商卻大都相反,對自己所經營的自主品牌有著至深的感情和忠誠度。但對于消費者來說,自己同胞造出的車竟遙遠得難以理解。
懷舊:品牌情節難割舍
長城品牌4S店市場經理宋德剛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做長城已經很多年了,包括他本人,對長城品牌也是有感情的。“我到北京這么多年,也做過其他品牌,但最后還是覺得長城最好。感覺長城整個企業上下都有一種嚴謹的精神,他們提出的造車理念就是‘長城車,中國造。’”
談到去長城工廠參觀的經歷,宋經理很自然地坐直了身體:“一進到工廠車間就有種感覺,所有的員工都像一部機器上的零件,每個人的工作都緊密結合在一起,嚴格執行每一個環節;無論領導還是員工,即使吃飯時間都是嚴格的。”
也許正是出于對長城的感情和品牌認知,宋德剛說,他們所有人都希望把長城品牌做下去。
疏遠:民族品牌認知低
華鑫豐盛奇瑞4S店市場部張志飛向記者分析道銷量疾速下滑的原因:“在北京買自主品牌的大多是打工族,現在多數打工族已經沒有辦法買車了。而北京市的居民絕大多數都有車,就算車差點也會有一輛,所以北京用車已經進入更新換代的時期。即使第一輛車是自主品牌,第二輛車的話,自主品牌也幾乎不在考慮范圍之內,沒有品牌忠誠度可言。”
而記者接觸到的消費者對自主品牌也知之甚少,多數只存在于概念中,甚至有些品牌都沒有聽說過。“‘威麟’是什么?自主品牌?還是算了。”記者的一位準備購買SUV的朋友聽到“威麟”品牌后如是說。
CAM總結:先活著 再發展
目前北京多數自主品牌4S店都靠售后服務盈利,但在銷量大幅下滑的形勢下,繼續維修保養的老用戶資源被消化光也是眼前的事兒。
華鑫豐盛奇瑞4S店市場經理張志飛感嘆地說:“明年是死撐的一年,明年撐不過去的,肯定就死了。所以明年也可能是經銷商重新布局的一年,奇瑞在北京地區有26家4S店,對于北京來說已經過于密集了。必須要重新分配市場資源。”
不幸的是,張志飛“明年會有人退出”的預言在今年就已經成為了現實。在幾公里外,北京萬吉祥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周玉海正隔著窗戶沉默地看著已經關了一半的店面。店面內一片狼藉。
周玉海管理的這家店面曾經經營吉利和奇瑞兩個品牌——吉利全系產品,包括吉利品牌和全球鷹品牌以及奇瑞全系產品,包括奇瑞、瑞麒、威麟。而現在,由于不堪庫存壓力及店面、車庫的租金負擔,占店面整體一般面積的奇瑞店面已經關張大吉,積壓的瑞麒、威麟汽車在大幅降價處理。車庫也已經退租,庫存車都整齊地停在店前。
“一年275萬元的租金,租不起啦!這邊的店面租的時候是不到兩塊錢一平米,明年春節到期后可能漲到5塊錢。”現在該店面每月兩個品牌的汽車加一塊也只能賣出三四十輛,且大部分賣到了外地。望著已經關門的店面,周經理嘴里一遍一遍地念叨著:“去年238號人的大店面,現在就7個人……”
但這也正是預言“資源重新分配”的張志飛所期待的結局。只有資源整合才能讓品牌在北京生存下去,誰能活到最后,誰就是最大的贏家。華鑫豐盛奇瑞4S店隸屬于龐大集團,所以張志飛有底氣說:“即使我們虧兩百萬集團也不在乎,我們肯定會開下去。”
正如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所說的:“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我們重在展示品牌、展示影響;二三線城市靠實力爭取銷量。農村包圍城市。堅持一步步走,活下去就好,活下去就有希望。”
北京萬吉祥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已經關門的奇瑞威麟4S店內景
北京萬吉祥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一家4S店外,庫存車輛停了整整兩排。
周玉海趴在關門的店面窗外,徘徊良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