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車壇大事記 高端商務人士看過來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如何將《新聞聯播》藝術化處理從而放出《萬萬沒想到》的效果,這個天大的難題居然落到了我頭上。知道大家眼里只有“合資緊湊SUV最高降20萬”、“烏克蘭媳婦泳裝美拍”諸如此類的關鍵詞,我這是何苦要把“公車改革”、“新能源政策”這樣無趣乏味的行業資訊推送上來?
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可是不作怎么知道會死?抱著zuo過了才知道什么是愛的想法,我嘗試把7月的熱點行業資訊梳理了一遍。熱點并非天天有,意義重大的更是寥寥,所以一月一次的行業熱點匯總都會是精華之所在。看完包爽不現實,但可保證不偏題不側漏,讓您一覽汽車行業發展變化中的些許脈絡。
7月的第一天,以一位老者的離開為開端。
● 穆拉利功成身退
穆拉利是一個現年68歲的老頭。今年7月1日,任職福特CEO八年之久的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正式宣布卸任。
任職波音首席執行官時,穆拉利將波音公司從9.11后重創的航空市場中拯救出來,波音787這種商用航空界里程碑式的作品就是由他主持開發而來。去了福特之后,穆拉利通過變賣旗下阿斯頓·馬丁、捷豹路虎等豪華品牌并幾乎將全部資產做抵押,籌集了234億美元,避免了破產的災難也讓福特獲得了新生。
隨后“一個福特”的全球產品戰略的推進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讓福特逐漸扭虧為盈實現增長。國內消費者可以看到的是,福特全新產品的加速國產投放以及滿大街的福克斯。
按理說我應該帶著緩慢而低沉的語調讀完他的履歷,然后宣告一位老者功成身退終于可以安享晚年。但追劇的常識告訴我,這時候需要一個轉折。沒錯!離了福特之后,穆拉利火速加盟了谷歌。7月9日起,穆拉利正式效力于谷歌審計委員會,進入了谷歌董事會。新董上任第一天,就被授予了價值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19.2萬元)的谷歌股票。
● 上半年國內各大品牌銷量前十
7月是放榜的日子,忙了大半年,銷量成績都在這個月出爐。據中汽協銷量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乘用車產銷分別為970.85萬輛和963.38萬輛,同比增長12.05%和11.18%。
分乘用車品牌來說,大眾依然是國內銷量最好的汽車品牌,上半年大眾品牌車型銷量高達146.7萬輛,其次便是五菱,畢竟五菱宏光這等動輒月銷5萬輛的神車全球罕見。剩余8強名次分別為:現代、長安、別克、日產、豐田、福特、雪佛蘭、本田。
上半年各大品牌銷量前十 | |||
名次 | 品牌 | 生產廠商 | 上半年累計銷量(萬輛) |
1 | 大眾 | 上海大眾、一汽-大眾 | 146.72 |
2 | 五菱 | 上汽通用五菱 | 75.33 |
3 | 現代 | 北京現代 | 55.30 |
4 | 長安 | 長安汽車 | 53.39 |
5 | 別克 | 上海通用 | 45.04 |
6 | 日產 | 東風日產、鄭州日產 | 43.05 |
7 | 豐田 | 一汽豐田、廣汽豐田 | 42.76 |
8 | 福特 | 長安福特 | 39.80 |
9 | 雪佛蘭 | 上海通用 | 35.80 |
10 | 本田 | 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本田中國 | 34.84 |
放眼自主車企,長城汽車名號雖盛,但H8上市反復不定帶來的震蕩,以及長城重SUV輕轎車的策略讓長城上半年銷量同比下跌6%,且長城汽車分長城、哈弗兩大品牌,銷量更好的哈弗品牌也僅僅是排名第18位。
豪華品牌方面,前三強不變,奧迪領先(約26.87萬輛)、寶馬緊追(約22.50萬輛)、奔馳加速(約13.60萬輛)。剩余名次分別是:捷豹路虎(約6.2萬輛)、雷克薩斯(約3.93萬輛)、沃爾沃(約3.86萬輛)、凱迪拉克(約3.38萬輛)、保時捷(約1.98萬輛)、英菲尼迪(約1.40萬輛)、DS(約1.04萬輛)。
● 豪車主動降價應對反壟斷調查
一輛寶馬740Li,美國市場售價折算成人民幣不到50萬元,進口到國內售價最低卻要122萬元,這中間的賬算起來顯然不是稅收一方的問題。去年8月,發改委反壟斷局公開表示,反壟斷調查的下一個目標將涉及汽車行業。
一年過去了,北半球的7月,燒烤般的盛夏如約而至,但這期間不少豪車品牌為我們帶來了些許清涼氣息。多家豪華品牌在7月宣布將下調車型或保養價格,如”奔馳全新星徽保養服務菜單”、“路虎攬勝官方降價最高降幅30萬”、“國產奧迪原裝備件降價”。
面對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豪華品牌這次難得低下頭顱主動示弱,車主們也因此有所受惠。不過就算主動降價,這仍未改變汽車后市場的一些根本問題:比如車企掌控零部件供應渠道,這可是零部件價格壟斷的溫床。
作為普通消費者而言,自然是希望此次反壟斷風暴效果明顯,治理徹底。據相關媒體報道,執法機構或許將在近期開出調查結果及罰單。關于罰單,美國政府開出的向來數目驚人,同樣是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反壟斷調查,美國司法部最近的整治已讓30家供應商遭罰,罰款總計超過了23億美元。
● 公車改革全面啟動
我國每年高達數千億的“三公經費”中,公車消費占據的比例高達一半以上,這驚人的開支從未有確切而完整的公開數據,公車改革也一改就是20年(1994年-2014年)。今年7月16日,中辦、國辦正式下發《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公車改革全面啟動。
本次公車改革有三大要點:①將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干部用車和一般公務用車;②保留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符合規定的一線執法執勤崗位車輛及其他車輛;③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中央和國家機關補貼標準為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從政策層面來看,本次改革力度與范圍之大前所未有,實施下來將明顯降低公車使用的行政成本。但我們素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先行改革的地方出現了既拿錢又坐公車的問題,公車拍賣能否公平公開這一環也至關重要,且公務用車不僅存在開支巨大和浪費的問題,也存在著官本位的特權思想和公車私用的亂象。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發布
7月26日,上海市7月車牌拍賣落槌。當月135677人爭搶7400輛額度的陣勢再次刷新了上海拍牌以來的歷史記錄。除了比車還貴的牌,其實也是有免費牌照可申領的。上海市2012年底拿出“首期2萬張”新能源汽車免費牌照,目前已被申領的免費牌照僅為2000余張,這分明是寧肯花7萬多塊去買一張牌,也不愿為了免費牌而屈身于新能源車的節奏。
先不論新能源車輛在價格、續航、配套方面固有的問題,光是各地的新能源車輛目錄,便存在車極少且性價比不足的情況。為此國務院在本月開出了一劑藥方——《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意見》從6個方面提出了30條具體政策措施,涵蓋了諸如解決充電難、購車貴、地方保護、企業盈利模式不明等多重難題。面對價高的問題,意見指出三類新能源車將免征購置稅,面對各地目錄不一、存在地方保護的問題,意見要求各地統一標準和目錄,執行國家和行業的技術標準。
早在5月份,習大大考察上汽集團曾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如今政策的利好,讓新能源車準入門的檻降低,此前沒有資質的非汽車企業現也能進入新能源車生產領域,未來小米造車也不是不可能,而眼下富士康都已傳出正著手布局新能源汽車生產線。
扶持政策發布后便引爆了國內a股相關板塊,包括汽車整車板塊、鋰電池概念、新能源汽車概念板塊都大漲,多只個股漲停。
我國是汽車銷量大國,每年銷量高達兩千萬輛且不斷增長,到底還有多少潛力可挖?話沒說完,一汽-大眾就已揮著鏟子繼續開挖了。7月7日,一汽與大眾簽署了新建生產基地的聯合聲明。聲明表示,一汽-大眾將在青島和天津分別建立華東、華北新生產基地,以滿足產能和市場需要。
從產品線來看,一汽-大眾雖然深挖了A級車細分市場,但產品覆蓋程度低于競爭對手,至今沒有SUV。盡管兩大新基地的產品規劃尚未明確,但可想而知的是,它們會在全新的SUV上備足產能。
一汽-大眾為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產銷300萬輛。官方宣稱,“這并不是一個粗略的銷量預期,我們已將這一戰略每一年度的任務進行分解,同時進行量化考核。”
● 編輯總結:
時間走過,自有它的痕跡,如果你未察覺,請你掰著指頭數一數,你會發現:“X!又過了大半年!”。當閣下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7月都已經氣數殆盡。互聯網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人們的專注力,每日更新的資訊生命周期宛如蜉蝣,甚至更加短命。為了不那么容易忘卻,為此我們發出了這篇緬懷文,歷數這過去的一個月內汽車業界發生的、值得上頭條的舊聞。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