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車內攝像頭在哪
【太平洋汽車】極氪車內攝像頭在記錄儀的前面。全車一共有有15個攝影頭,其中9個用于輔助駕駛,4個用來環視,2個攝像頭是用來車內檢測。
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汽車的智能化功能、娛樂屬性等成為主機廠打造差異化的重點方向。車載攝像頭作為汽車的“眼睛”,是打造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必備的視覺感知傳感器。
一、車載攝像頭的應用趨勢從輔助駕駛到無人駕駛,車載攝像頭的應用需求從成像鏡頭向感知鏡頭轉變,使用場景由單一場景向多方位場景拓展,應用數量由單攝向多攝邁進。總之,未來車載攝像頭的使用數量會持續增長,攝像頭的分辨率越來越高。
1. 單車搭載攝像頭數量逐漸增加在低速泊車應用上,從最早只有一個倒車后視攝像頭,后來發展到4~5個環視攝像頭;行車輔助應用上,從最開始1個前視單目攝像頭,發展到后來的前視三目、四目以及側視和后視共計7~8行車輔助攝像頭,甚至有些車內還配置有駕駛員監控攝像頭和乘客監控攝像頭等。
受功能需求和法規政策驅動,以及攝像頭硬件成本的降低的影響,一個L2+級別的智能化汽車配備11個以上的攝像頭將會是很普遍的現象。
車載攝像頭類型(圖片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1)功能需求驅動汽車智能化對車輛自身安全、行人安全以及駕駛員監控等主動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攝像頭作為最為最重要的車載傳感器,可以發揮如下作用:車外環境監控:a. 輔助或代替駕駛員感知外部環境,比如車道偏離預警、交通標志識別、行人/騎自行車人-AEB等。b. 代替內/外后視鏡提供圖像給駕駛員,隨著法規的推進,攝像頭將會取代傳統的內/外后視鏡去“監控”后方和側后方的環境狀況。
車內環境監控:駕駛員監控系統DMS延伸到乘員監控系統OMS,其監測范圍從駕駛員擴大到整個座艙內的物體檢測,比如車內兒童遺忘監測、座艙異常情況監測等。
2)法規政策驅動汽車智能化的升級推動汽車安全技術標準也相應地提升,歐盟的E-NCAP、美國的IIHS以及中國的C-NCAP評價測試中不斷擴充主動安全技術的性能測試,包括以前視攝像頭為主傳感器所實現的AEB、FCW和LDW等駕駛輔助功能和基于艙內攝像頭實現的駕駛員監測和乘員監測等功能。
法規政策的驅動(資料來源:各國NCAP)AEB強制標配法規主要國家和地區政府已經擬定時間表全面標配AEB,并且政策的覆蓋范圍從商用車領域逐步擴展到乘用車領域。
AEB相關法規政策電子外后視鏡法規歐盟和日本先后于2016、2017年放開對電子外后視鏡的法規限制,汽車電子外后視鏡率先在這兩個地區獲得發展。
我國尚不允許電子外后視鏡代替傳統后視鏡,但2020年6月,工信部發布《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征詢意見稿,為國內電子外后視鏡市場的應用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問答叫獸)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