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汽-大眾奧迪到奧迪一汽,不只是名字的變化?
2020年,中國車市和全球車市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變革前兆。從特斯拉引人注目的銷量增長,乃至新能源車企飆漲的股價中,整個汽車行業都已經聞到了新能源與智能化浪花的味道,這股浪潮,即將席卷全球,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和這個百年行業的模樣。
對于奧迪來說,挑戰來自特斯拉們,同時也來自豪華市場的老對手們——奔馳EQC(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已拉開了奔馳在國內電動車戰略的大幕,而未來還將有EQE、EQS SUV、EQE SUV等多款車型;寶馬也沒有閑著,先是收購了華晨多數股權,隨后又與長城汽車合作生產電動版的MINI(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車型。并計劃將中國打造成為其新能源車的全球生產基地之一。
奧迪顯然不可能不為所動。
2020年10月中旬,奧迪與一汽簽下了諒解備忘錄,宣布成立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而就在本周一(1月18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奧迪汽車股份公司、長春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協議,宣布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項目落戶長春。
此次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項目規劃引入PPE平臺,其首個工廠計劃投資額超過300億人民幣,首款車型將于2024年在長春投產。同時,未來PPE產品將由一汽-大眾全資子公司一汽奧迪銷售公司進行銷售。PPE平臺(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是奧迪與保時捷共同為大型電動車開發的高端電動車平臺,該平臺打造的車型具備更加輕量化的車身和更高的車身剛度,并覆蓋轎跑、旅行、SUV等多種車型。
引人注目的是新項目的名稱——“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項目”。奧迪此番選擇的合作對象并非一汽-大眾奧迪或上汽奧迪,而是直接與更高層級的一汽發生了關系。作為中國引入的第一家豪華汽車品牌,一汽-大眾奧迪合資初期的股比為60:30:10。
而在奧迪一汽項目中,奧迪及大眾汽車集團將持有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公司60%的股份,一汽集團持有40%的股份。借新能源汽車合作的契機,奧迪與一汽成立第二家合資公司,了卻了此前長久的股比糾結。
事實上,早在2018年3月,一汽、奧迪、大眾等多方已在日內瓦車展簽署了《成立一汽-奧迪銷售公司的諒解備忘錄》和《建立移動出行和更多的數字化業務相關服務新合資公司的諒解備忘錄》。根據這兩份備忘錄,一汽集團和奧迪將在華共同組建兩家新的合資公司,包括一汽奧迪移動出行服務(中國)有限公司以及一汽奧迪銷售公司。不過,此后兩年,一汽奧迪銷售公司一直未成立。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這與此前上汽奧迪的風波有關,而如今上汽大眾的問題已經理清,奧迪自然能夠邁出新的步伐。
2020年,一汽-大眾奧迪在華共銷售72.63萬輛新車,同比增長5.4%,成功地躋身年銷量70萬輛級別,創下入華30多年來的銷量新高。中國為奧迪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全球銷量,在2020年代,中國依然是奧迪無法放棄的市場之一。而從此次新合資公司成立可以看出,經過一番博弈之后,奧迪目前在中國的核心合作伙伴仍是一汽。“PPE平臺的引入是雙方持續開放合作的重要實踐。中國一汽和奧迪合作始于長春,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長春也見證了中國一汽和奧迪合作的成功。”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邱現東如此表示。
“伴隨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項目落戶長春,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并通過本地化生產,強化高端純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定位,”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兼中國業務負責人杜思曼則表示,“基于這一合作,我們將繼續書寫奧迪在中國的成功篇章,并積極助力中國汽車產業向可持續化轉型。”
按照奧迪的產品規劃,預計到2025年,電動車型銷量將占總銷售份額的40%,奧迪共推出30余款電動化車型,其中20款將是純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奧迪計劃將電動化車型的銷量在2025年提升至在華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未來奧迪一汽新能源產品將主打什么品牌。
依據2018年發布并于2019年實施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新建純電動汽車項目建成投產后只生產自有注冊商標和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產品”。這也是江淮大眾此前一直只有思皓品牌投產,而后又傳出可能導入西雅特(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品牌的根本原因。
按照這一規定,奧迪一汽項目同樣需要重新注冊新商標。但對于具有高端新能源車屬性的PPE平臺車型來說,選擇重啟爐灶顯然是很難被奧迪所接受的。新的品牌缺乏奧迪的口碑積淀,也難以幫助奧迪實現未來轉型。更何況,奧迪的品牌已經使用數十年之久,顯然很難被德國人輕易放棄。
當然,還有一種猜測是:奧迪可能突破政策限制。如果“突破”成真,將具有巨大的示范效應。打破了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需使用自有商標的限制,則能夠為長城寶馬等現有企業使用外方高端品牌掃清了障礙,也為通用、福特、戴姆勒、豐田等企業選擇以合資新能源車企方式落地提供具有借鑒意義的品牌使用路徑。
而一個更天馬行空的猜想,則是奧迪一汽項目有可能與保時捷的國產化產生聯系。作為奧迪與保時捷合作的全新品牌,PPE平臺的落地,意味著奧迪一汽在技術層面擁有了生產純電動Macan(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等保時捷電動化產品的基礎。盡管,保時捷已經多次否認將入華投產的可能,而且奧迪一汽畢竟是奧迪所主導的項目——奧迪,畢竟不等于保時捷。
諸多猜測背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奧迪電動車國產化進程將進一步推進,一汽則將從技術和營銷等層面獲得高端電動車品牌的相關經驗,而豪華市場的電氣化競爭,也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