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頻發?專家建議新能源車建立年檢制
我們都知道傳統汽車每年都會定期進行年檢,以確保其安全性,但這并不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檢查,因為新能源汽車在動力結構和零部件設計上與傳統汽車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新能源汽車缺乏專項年檢,在使用電動汽車時存在安全隱患,以至于有業內人士將電動汽車火災事故頻發歸咎于新能源汽車缺乏專項年檢等監管制度。“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初期,政策主要側重于推廣和激勵。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加,應盡快完善使用環節的管理制度。”當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孟祥峰在202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大數據聯盟年會上呼吁。
據孟祥峰介紹,新能源汽車年檢標準的討論已經在進行中。現有機動車有完整的年檢流程,為什么不能直接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現有機動車安全檢驗體系的檢驗周期和檢驗項目不能完全適用于新能源汽車。”孟祥峰解釋,傳統機動車的核心部件與電動汽車有較大區別,新能源汽車年檢應根據高壓電器和動力電池的特點,建立相應的安全檢查制度。新能源年檢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2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78萬輛,新能源卡車25.4萬輛。根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截至9月份接入的115萬輛車的運行分析發現,各類純電動乘用車的故障主要集中在電池、汽車電子和制動系統;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主要關注電池故障和制動系統報警。
“不同類型純電動乘用車累計年度故障比例”
從不同類型純電動乘用車的故障來看,DC-DC溫度報警、單電池欠壓報警、DC-DC狀態報警占總故障的80%,DC-DC狀態報警是汽車電子故障的主要來源。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的具體故障表現在SOC高報警、SOC低報警和制動系統報警三個方面,占故障總數的93%。其中,高SOC可能是充電環節造成的,低SOC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插電式乘用車有燃油驅動模式,車主容易忽略電池報警而電量耗盡。制動報警頻率高可能是因為國內插電式乘用車多采用雙模式駕駛,但兩種駕駛模式下的制動系統不同,所以兩種系統之間的部件匹配存在問題。
“不同類型插電式乘用車累計年度故障比例”
動力電池方面,三元材料動力電池的純電動乘用車中,故障類型排名前五位的是充電儲能系統不匹配、SOC報警低、車載儲能裝置類型欠壓、單體電池欠壓報警、動力電池一致性差,占故障總數的78%。搭載磷酸亞鐵鋰動力電池的純電動乘用車存在動力電池一致性差、SOC跳變報警、車載儲能器類型欠壓、車載儲能器類型過壓、SOC低報警等5類故障,占故障的96%。
除了車輛的具體故障表現外,孟祥峰認為,目前還缺乏動力電池的儲運安全標準。他建議相關部門研究制定車用動力電池儲運安全標準,將符合安全條件的免檢品作為危險品對待,允許和鼓勵鋰電池鐵路運輸。
不過,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監管體系正在逐步成型,消費者不必過于擔心車輛的安全性。“國家監管平臺可以實現動力電池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中國工程院院士、汽車電氣化專家孫逢春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目前正走在全面安全質量檢測的道路上,這將從多方面促進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