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一款車型能否站穩腳跟,不僅取決于配置的堆砌,更在于是否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技術突破與用戶體驗的革新。深藍L06以“公路磁懸浮,智駕新黑馬”為標簽,攜磁流變懸架、3nm座艙芯片、全系激光雷達等越級配置入局,是對現有市場格局的一次沖擊,將曾經豪車專屬的技術,下放至主流消費區間。

如何構造更具車感的駕控
懸架系統一直是衡量車輛動態表現的硬指標。深藍L06最大亮點之一,便是搭載了與法拉利296GTB同款的磁流變懸架系統。這在以往是百萬級超跑的專屬配置,而L06則成為中國品牌中首個實現量產搭載的車型。
何為“磁流變懸架”?
簡單來說,它通過電磁效應實時調節減震器阻尼力,響應速度高達每秒1000次。這意味著,在100km/h時速下,車輛每前進2.7厘米,懸架即可完成一次調整。對比傳統CDC懸架每秒50-100次的調節頻率,磁流變懸架的響應速度提升10-20倍,阻尼調節范圍更是其6倍。
在典型用車場景中,這套系統表現出極強的適應性:擁堵跟車:抑制車身俯仰,減輕暈車感;
高速過彎:增強側向支撐,提升操控信心;坑洼路面:高效過濾振動,如履平地;緊急變道:瞬時響應,車身姿態穩定。

更值得一提的是,L06在麋鹿測試中取得了85.6km/h的成績,超越了不少以操控見長的性能車型,展現出極高的極限操控能力。
磁流變懸架的核心在于“磁流變液”——一種能在通電瞬間由液態變為近乎固態的特殊材料。其硬件結構簡單,無機械閥體,可靠性更高,也更適應中國復雜路況的長期使用。
不依賴“堆硬件”,而要“真懂路”
在智能駕駛領域,深藍L06沒有停留在“激光雷達標配”的表面功夫,而是從算法到底層架構,構建了一套更貼近中國路況的智駕體系。
L06采用的是一段式端到端算法,與特斯拉FSD屬同一技術路線。與傳統的“分段式”算法相比,它從感知到控制一氣呵成,減少了中間環節的延遲與頓挫。在實際路況中,這意味著:復雜路口認路更準;變道決策更果斷;加減速更擬人,不突兀。
系統基于超過30000個中國道路場景數據進行訓練,每個訓練片段時長達45-60秒,遠超行業常見的15-30秒。更長的訓練時長與更高的算力要求,帶來了更強的復雜場景處理能力。

全系標配禾賽ATX激光雷達,配合26個其他傳感器,構建了360°感知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其點云解析引擎(IPE),能智能識別雨霧、尾氣等干擾,濾除99.9%的環境噪點,提升惡劣天氣下的感知可靠性。
從高速NCA到城市NCA,再到記憶泊車與漫游輔助,L06的智駕系統覆蓋了用戶日常用車的大部分場景。尤其是在無導航狀態下的“漫游輔助駕駛”,展現了系統在非預設路徑下的自主決策能力。

3nm制程帶來的不只是“流暢”
在智能座艙領域,深藍L06率先搭載了3nm車規級芯片——天璣座艙S1 Ultra,這也是百萬內車型中唯一采用這一制程的座艙平臺。
安兔兔車機跑分1637481分,領先第二名33%,這不僅是數字上的優勢,更體現在實際使用中:界面滑動、縮放、多任務切換如蘋果手機般順滑;為未來3-5年的OTA升級預留充足算力;支持四圖融合車道級導航,實現基礎導航、SR渲染、場景重構的統一顯示。
L06的車道級導航并非手機功能的簡單移植,而是基于整車感知能力,實現更高精度的定位與引導。尤其在復雜立交、潮汐車道、異形路口等場景,提供了接近“真人帶路”的體驗。
除了硬核的性能,座艙也注重情感化交互:慢車可視化為“烏龜”,支持語音觸發“水果炮轟”;隧道內可實現海底世界、時空穿越等主題切換;地標建筑精準建模,增強場景儀式感。

寫在最后
在20萬級純電市場中,深藍L06的出現,通過磁流變懸架、3nm座艙芯片、端到端智駕等配置,構建了一套難以被簡單復制的技術體系。這背后,是深藍讓更多用戶以可承受的價格,享受到曾經高端甚至豪華車型才具備的駕控與智能體驗。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