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賽德斯-奔馳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計劃取得實質性進展,已有約4000名員工接受遣散方案離職。此次裁員補償采用梯度設計,與職級、工齡直接掛鉤,還設置“加速獎金”激勵盡早決策,資深管理人員最高可獲50萬歐元(約合400萬元人民幣)補償金,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早在今年3月,奔馳就透露將推動自愿離職計劃,4月正式啟動相關方案,覆蓋工程師、行政、IT等多個領域,員工申請窗口期將持續至2026年3月。奔馳CEO奧拉?卡列尼烏斯曾表示,希望通過優厚補償吸引約3萬名員工自愿離職,預計到2027年通過裁員、外包及空缺職位不填補等方式,每年節省50億歐元成本。

裁員背后是奔馳持續承壓的業績。2024年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5%至1455.94億歐元,凈利潤暴跌28.4%;2025年頹勢加劇,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降幅擴大至55.84%,第三季度全球銷量同比下滑12%至52.53萬輛。作為核心市場的中國表現尤為刺眼,三季度銷量同比驟降27%,2024年銷量也已下滑7%,降價促銷未能扭轉頹勢。

電動化轉型遲緩是其市場份額萎縮的關鍵。盡管2016年就推出電動品牌EQ,但產品競爭力不足,9月EQ系列主力車型銷量均不足400輛,與國內造車新勢力差距懸殊。而同期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也面臨類似困境,上半年在華銷量均出現兩位數下滑,折射出傳統豪華品牌在新能源浪潮中的集體挑戰。

為應對危機,奔馳除裁員節流外,正加速電動化布局。在慕尼黑車展推出史上最大規模新品發布,包括基于專屬純電平臺打造的GLCEV等車型,試圖以更長軸距、超大屏幕等配置重建競爭力。同時在中國市場實施“加減法”策略,通過合并低效網點、升級門店及推進本土化研發等舉措優化運營。
這場裁員與轉型并行的變革,既是奔馳應對業績下滑的自救,也成為傳統豪華車企向智能電動化轉型的縮影。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重構的背景下,其能否通過成本控制與產品革新重拾優勢,仍有待市場檢驗。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