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的創新里,輪胎往往容易被忽視。韓泰近期在“設計創新日”上展示的兩項新成果,即便是看似傳統的部件,也在經歷深刻的技術變革:一款基于3D打印的可持續輪胎,以及一臺搭載球形車輪的移動艙。

首先是3D打印輪胎。這款概念產品采用了可回收與可再生材料,通過3D打印逐層構建,而非傳統的大規模橡膠壓制工藝。胎面設計靈感來源于自然界的高效結構,例如蜂巢或葉脈的有機形態,其目標是實現更高的耐用性和能效。關鍵在于,這一工藝不僅減少了原材料浪費,也使輪胎在報廢后更容易進入循環利用體系。對于資源消耗巨大的輪胎產業而言,這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制造與回收邏輯:從“消耗品”轉向“循環組件”。

另一項展示——PathCruizer移動艙——則把車輪的可能性推向了新的方向。它基于WheelBot2機器人平臺,搭載專用的球形車輪,能夠實現橫向、對角移動以及原地旋轉。與傳統車輪相比,這種設計顯著提升了車輛在狹小空間內的機動性。韓泰提出的應用場景包括機場登機橋和城市交通樞紐,這些場所對精準操控和靈活調度有著明確需求。與機器人公司CALMANTECH的合作,也表明這類實驗性平臺并非僅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面向具體的交通系統探索。
韓泰的這些項目并非孤立存在。自2012年以來,其“設計創新項目”已與全球多所頂尖設計院校合作,持續輸出概念性產品,如面向自動駕駛的Hexonic智能輪胎、Aeroflow高速胎,以及模塊化出行平臺。這些成果雖未直接進入量產,卻在設計與工程兩個維度推動了行業認知的拓展。

3D打印輪胎與球形車輪移動艙短期內難以直接落地到乘用車市場。但它們的意義在于驗證“下一代出行工具”可能的形態與邏輯:輪胎不再只是耗材,而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節點;車輪也不再局限于前進與轉彎,而是承擔復雜的空間適應性任務。
對未來出行的思考往往始于這些概念化的探索。它們既是汽車科技實驗室的前沿成果,也是行業方向的試探信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看似超前的設計會率先出現在特定應用場景中,然后逐步改變我們對“車”這一交通工具的傳統認知。
#輪胎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