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耿子騰
10月1日,國慶長假首日出行迎來高峰,高德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數量接近1萬億次,支撐導航總里程數超90億公里,相當于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往返11000多次的距離;峰值期間,每分鐘有超過1300萬用戶,通過高德獲取實時導航服務。一系列數據,在刷新我國民用導航服務紀錄的同時,也印證了北斗系統“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規模化落地成效。
作為國家重大時空基礎設施,北斗正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而高德作為規模最大的北斗民用服務平臺,一張吃喝玩樂“活地圖”,多年來持續助力北斗系統從“先進”走向“好用”,從“前沿科技”走向“民生日常”。無論日常通勤還是長途出游,北斗定位與高德服務始終協同穩定,為廣大用戶的出行和生活提供可靠支撐。
高德董事長、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振飛表示,國慶長假首日高德調用北斗近萬億次,不只是技術指標,更代表著億萬用戶對“中國精度”的信任。“對高德來說,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北斗征服星辰大海,高德呵護人間煙火。”

國慶長假首日,高德當天活躍用戶數突破3.6億,再創歷史新高。而能夠如此全面提升產品服務體驗、更廣泛地呵護人間煙火,源于高德在北斗加持下,對“空間智能”的系統性探索——讓AI真正理解和預判物理世界的空間關系與動態變化,從“對話”走向“行動”。
例如全球首個AI原生智能體“小高老師”,不僅能精準理解用戶意圖,更能主動預判需求,顯著提升出行效率與交互體驗,國慶長假首日的調用次數突破了26億次。這一切的底層基礎,正是北斗提供的高精度、低延時、廣覆蓋的時空校準,推動高德成為國內最大空間智能應用。
高德正不斷將空間智能融入各類產品功能:AI領航,基于北斗不僅能夠幫助用戶準確識別車道變化,還能通過與應急管理部中國安科院聯合發布的“鷹眼守護”預警系統,秒級提示各類異常情況,國慶長假首日即發出安全預警超2.9億次;在應急救援方面,高德衛星求救應用北斗高精定位,目前已在全國累計救助超過100人;而緊跟北斗全球化腳步,高德世界地圖也已覆蓋超200個國家和地區。

還有高德近期重點建設的掃街榜,作為全球首個基于真實到店行為的生活服務榜單,同樣需要能夠理解真實世界的AI來支撐。高德花了二十年,把“理解世界很復雜”,沉淀成一個極其穩定、可靠的底層服務——空間智能,并應用到了如今的高德掃街榜上。
“但北斗、空間智能的價值,遠遠不止是在高德一個APP里,更大意義在于幫助各行各業的企業和開發者,打造出更好的產品服務。”劉振飛認為,未來空間智能將像云計算一樣,成為360行與物理世界交互的標配,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北斗力量”。“讓合作伙伴專注于自己的創新,無需在‘理解世界’這件事上,再耗費精力。”
目前,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低空經濟、具身智能及可穿戴設備等前沿領域的大量合作伙伴,已選擇接入高德空間智能;而高德通過開放平臺已接入超40萬個應用、近300萬開發者,助力北斗進一步廣泛深入各個行業。
劉振飛表示,北斗、空間智能的應用只受想象力限制。“高德希望繼續站在北斗巨人的肩膀上,用AI技術力量和應用生態,更好地呵護人間煙火,讓廣大用戶的日常出行和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