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對于零跑汽車而言是一個極具戲劇性的日子。
這一天,零跑汽車剛剛舉行了第100萬臺整車下線儀式,標志著其正式躋身國內新勢力“百萬俱樂部”第二席,成為僅次于理想汽車的第二家實現百萬銷量的新勢力車企。從第一輛到50萬輛,零跑用了5年時間;而從50萬輛到100萬輛,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彰顯了其迅猛的發展勢頭。

然而,就在同一天,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將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跑汽車)及其全資子公司凌跑汽車商貿有限公司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也因此被限制高消費。
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市場關注,因為它與零跑汽車近期的公開信息形成了鮮明對比。根據公司發布的財報,零跑汽車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42.5億元,同比增長174%,并首次實現半年度凈利潤轉正,成為繼理想汽車之后第二家實現半年度盈利的新勢力車企。公司現金儲備充足,截至2025年6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金融資產及銀行定期存款結余達295.8億元。從后續披露的信息看,此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核心源于“車輛過戶未及時完成”這一非主觀惡意的執行細節遺漏,本質上屬于一起執行流程中的“烏龍事件”。

9月28日,朱江明在其朋友圈發文回應被限高一事稱:“3天的‘限高’今天總算解除了,這次風波也暴露了我們團隊的一些不足,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這次事件也更加堅定了其對零跑的信心。”他還表示:“不經歷風雨,不能見彩虹,經營企業真的不容易,需要社會各界更多的督促和支持。”
面對這一“烏龍事件”引發的輿情,零跑汽車的危機處理展現出了速度、態度、尺度三者兼具的成熟表現,成為此次事件中值得肯定的亮點。
速度:3天閉環,高效響應化解輿情擴散
事件于9月25日晚間隨法院信息公開而曝光,屬于典型的“突發負面輿情”。零跑汽車并未拖延或沉默,而是在第二天9月27日就通過官方微博迅速發布聲明,第一時間向市場澄清核心事實:公司已于2024年6月25日(調解書確定的履行期限前)足額支付了全部361.8萬元款項,未履行的僅為后續車輛過戶環節,且正與對方積極磋商。這種“不回避、快發聲”的響應速度,有效避免了謠言滋生和輿情發酵。
更關鍵的是,零跑在聲明發布后的第三天9月28日即完成限高解除,實現了“輿情曝光——官方澄清——問題解決——限高摘帽”的全流程閉環,從事件爆發到徹底解決僅用3天,高效的執行力顯著降低了負面信息對品牌的持續影響。
態度:坦誠澄清,高層謙遜致歉傳遞誠意
在危機回應中,零跑的態度始終保持坦誠透明,未對執行細節進行模糊化處理。官方聲明明確區分了“款項已支付”和“過戶未完成”的事實,既解釋了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原因,也未回避內部流程中的疏漏,避免了消費者和投資者的誤解。
創始人朱江明在9月28日的朋友圈回應中,并未將事件歸咎于“流程意外”或“外部因素”,而是以“團隊不足、能力需提升”的謙虛姿態主動擔責,同時用“不經歷風雨,不能見彩虹”的真誠表達傳遞對企業經營的敬畏,這種不辯解、反自省的高層態度,不僅未引發市場反感,反而因謙遜和坦誠拉近了與公眾的距離。
尺度:分寸得當,既澄清事實又不激化矛盾
零跑在危機處理中很好地把握了分寸感:一方面,官方聲明以陳述事實為核心,用“積極磋商過戶事宜”的表述展現解決問題的意愿,未對合作方廣州首汽進行任何指責,避免了矛盾升級;另一方面,朱江明的朋友圈回應聚焦內部反思,未過度強調“烏龍”屬性以規避責任,而是將事件定義為團隊成長的契機,傳遞出正視問題、持續改進的信號。
這種不炒作、不推諉的尺度把握,讓市場看到了企業的成熟與穩重——既澄清了非主觀惡意的事實,又通過反思展現了企業的責任感,最終不僅未削弱公眾信任,反而因危機中的成熟表現讓大家對零跑的管理改進和未來發展更添信心。

在【一錘定音】看來,朱江明被限高事件,本質上是一起因執行流程細節遺漏引發的“烏龍事件”。事件本身雖然暴露了零跑在內部管理和合規跟蹤上的不足,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零跑在此次危機處理中展現出的“3天閉環的速度、坦誠謙遜的態度、分寸得當的尺度”——這種成熟的危機應對能力,不僅快速化解了負面輿情的擴散,更讓市場看到了企業面對問題時的擔當與效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公眾對其管理改進能力的信心。
從行業層面來看,這一事件為所有新能源汽車企業敲響了雙重警鐘:一方面,必須重視細節合規,避免因流程疏漏引發不必要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也需建立成熟的危機應對機制——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應對危機已成為與如何造好車同等重要的企業能力。
對零跑汽車而言,此次事件既是一次管理漏洞的暴露,也是一次危機處理能力的正面展示。若能以此次事件為契機,補齊內部流程監控的短板,同時延續成熟的危機應對思路,將更有助于其在“盈利淘汰賽”中站穩腳跟,實現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關鍵跨越。(完)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