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博世員工做夢也沒想到,這家全球第一汽車零部件公司,也會迎來大規模裁員潮。

就在兩天前,博世公司宣布將在其移動出行業務部門裁員約1.3萬人,這一計劃將持續到2030年,主要影響德國的員工。作為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標桿,博世已連續14年蟬聯全球百強榜冠軍。
此次裁員規模約占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3%,相當于每33個博世員工中就有1人失去工作。

據悉,博世此次裁員并非突如其來。根據公開信息,這1.3萬個裁員崗位將主要集中在德國的多個生產基地。
位于斯圖加特地區的福伊爾巴赫區將裁員約3500人,這里主要生產柴油發動機零部件并投資氫能技術。
施維伯丁根生產基地將削減1750個崗位,魏布林根的一家工廠甚至將在2028年關閉,涉及560名員工。
此外,比爾的小型電力驅動系統生產中心將裁減1550人,霍姆堡的柴油卡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則裁員1250人。

博世移動出行業務每年產生約25億歐元的虧損,相當于29.3億美元,這個巨大的財務窟窿是迫使博世采取裁員行動的直接原因。
從市場環境看,2025年全球燃油車產量預計將比2020年下降近40%,這對博世的燃油噴射系統、發動機控制器等核心業務造成沉重打擊。
博世的大規模裁員并非孤例。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正掀起一場裁員海嘯。
德國采埃孚在2024年11月宣布裁員1.2萬人,加拿大麥格納在2025年3月計劃裁員5000人,日本電裝在2025年7月宣布削減8000個崗位。
大陸集團也在今年2月宣布計劃在2026年年底前再裁減約3000個工作崗位,此前該集團已進行了多次裁員,累計裁員數量已超1萬人。
咨詢公司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將有超過100萬個崗位因電動化轉型而消失。

“內燃機供應鏈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衰退,”麥肯錫合伙人托馬斯·鮑爾分析道,“那些不能及時轉向電動化和智能化的供應商將面臨生存危機。”
與博世等傳統巨頭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正逆勢崛起。
在2025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中,大部分中國供應商的銷售額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德賽西威和寧波拓普的銷售額漲幅分別高達25%和33%,排名分別攀升16位和21位。
寧波華翔電子、國軒高科、敏實集團、精工汽車的漲幅也超過10%。
今年中國還有2家企業新上榜,分別是蜂巢汽車科技集團和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零部件企業的崛起,正改變著全球汽車供應鏈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