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汽車網消息,9月17日,工信部針對《智能網聯汽車 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該標準旨在填補我國在組合駕駛輔助系統(L2級自動駕駛輔助)安全基線的空白,為行業準入、質量監督和事后追溯提供關鍵技術依據,以全面提升產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具體來看,征求意見稿構建了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安全基線,要求系統只能在其設計運行條件下激活。針對單車道、多車道、領航輔助等不同功能,設置了人機交互、功能安全和預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數據記錄等全方位安全技術要求,構建了“三重安全保障”。
除此之外,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標準要求系統具備手部脫離檢測以及視線脫離檢測能力,一旦系統激活期間駕駛員出現手部脫離、視線脫離,系統應發出提示以及報警,并在駕駛員未及時響應系統報警的前提下可控地退出激活狀態。
隨著汽車智能化加速發展,智能駕駛已成為產業競爭的重要領域。過去一年,端到端大模型的應用上車,大數據與算法能力的不斷提升,使智能駕駛正在經歷快速迭代與技術突破,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商業化應用加速到來。
按照分類,L0級為駕駛員駕駛;L1—L2級屬于輔助駕駛;L3級則是首個由系統主導的等級,被定義為“有條件自動駕駛”,在某些特定場景或環境下,駕駛員無需緊盯路況,可交給車輛自主完成駕駛任務;L4級為高度自動駕駛;L5級為完全自動駕駛。
在此背景下,智駕安全備受關注。
早在今年2月,工信部就曾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與技術指南》的通知,要求規范營銷宣傳行為,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和召回管理,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維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促進新技術規范應用。在文件當中,使用比較頻繁的詞匯是“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
關于智能網聯、輔助駕駛等文件的發布,對外釋放了兩個信號:一是智能化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的規范,強化企業產品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二是企業要把重心放在技術的創新和迭代上,不虛假宣傳,共同推動智能化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