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突然發現車質網上有不少上汽大眾帕薩特車主的投訴,說的都是4S店銷售悄悄把本該屬于車主的代金券給用了的事兒。好幾位車主反映,買車的時候壓根沒人提過有2000元代金券和三年免費保養的活動,銷售還借著要綁定車機系統的名義,用了車主的上汽大眾APP賬號,把這些優惠偷偷給核銷了,這讓不少車主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損害。
濟南的王先生就碰上了這么一檔子事。今年8月他在當地上汽大眾4S店買帕薩特,整個砍價過程中,銷售自始至終沒提過廠家有2000元代金券和三年保養的優惠。等提車驗車都弄完了,銷售說需要交2000元定金,還說第二天就能退回來。交完錢后,銷售又說要綁定車機系統,向王先生要了上汽大眾APP的賬號密碼自己操作。結果到了8月14日,王先生自己登錄APP才發現,賬戶里的2000元代金券已經被用掉了,而那筆說好要退的定金也沒了下文。
這樣的情況不止王先生一個,從車質網上翻看其他消費者的投訴記錄,光是今年7月就有好幾起類似的投訴,內容都是說帕薩特的銷售員偷偷用了現金抵扣券,或者根本沒提有優惠活動這回事。一位車主表示,店里不僅沒說廠家有額外2000元優惠,還想偷偷用掉APP里的保養券,被發現后又拖著不給正常用券。安徽一位買途岳的車主也反映,銷售沒打招呼就用他給的驗證碼登錄賬號,把1500元抵用券用了,后來還跟車主起了沖突。
從現有法律規定來看,這種做法可能已經違規了。我國《消法》里明確說,消費者有權知道自己買的東西的真實情況,商家得提供服務內容、費用等信息。而《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也要求,像代金券這類獎品,商家必須公布兌換規則、使用范圍和有效期限。4S店不告訴車主有代金券和保養活動,明顯是沒讓車主知情。而用騙來的賬號密碼偷偷操作核銷,不光侵犯了消費者自己選優惠的權利,還可能涉及到個人信息的問題。
這類問題也暴露了汽車銷售環節里的一些漏洞。經銷商敢這么做,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對買車流程不熟悉,加上廠家監管可能沒跟上。不少車主說,代金券核銷本來應該本人確認,但4S店總能找各種理由繞過去。按照新消法的規定,商家發放購物券時必須明確告知使用期限,如果沒清晰告知,消費者有權要求合理處理。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車主直到自己登錄APP才發現代金券被用了,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這些優惠存在。
遇到這種事,車主也不是沒辦法維權。有法律方面的人士建議,買車時讓銷售把所有優惠,包括代金券、保養套餐這些,都寫在合同里;APP賬號密碼和驗證碼不要隨便給別人,重要操作自己來完成;發現權益受損后,趕緊通過車質網、12315熱線這些正規渠道投訴,聊天記錄、合同這些證據都要留好。
到現在,上汽大眾廠家還沒對這些集中出現的核銷問題公開回應。不過在安徽那位途岳車主的投訴里,廠家說已經讓經銷商和客戶溝通處理了。但這種事后補救的方式,可能很難讓車主再信任這個品牌。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