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的江湖里,保值率一直是各品牌暗自較勁的關鍵指標。畢竟,對于消費者來說,誰都不想自己的愛車開上幾年就貶值得慘不忍睹。而在這場保值率的大戰中,小米汽車曾一度是耀眼的明星,尤其是小米SU7和YU7,在二手車市場那可是香餑餑,保值率遠超同級別競品。就拿小米YU7來說,預定周期最長的時候甚至超過1年,這在以前簡直是難以想象的,足見其受歡迎程度。
昔日輝煌:高性能初現,訂單如潮涌
小米SU7 Ultra作為小米SU7的高性能版本車型,一經亮相就吸引了無數目光。它那強大的性能參數,就像一把把利刃,直插汽車愛好者的內心。剛開始的時候,訂單情況那叫一個火爆,很多黃牛都嗅到了商機,開始大量囤積訂單,想著從中大賺一筆。那時候的小米SU7 Ultra,就像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新能源汽車的天空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消費者們對它充滿了期待,仿佛擁有一輛小米SU7 Ultra就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今朝現實:半年貶值17萬
然而,好景不長。半年過去了,現實卻給了小米SU7 Ultra的車主們沉重的一擊。有車主反映,自己才開了幾千公里的車,二手商估價竟然只有41萬了。要知道,這輛車當初上路可是花了58萬啊,半年時間就整整貶值了17萬,這換做是誰,心里都不好受。這巨大的落差,讓車主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無奈之中。

貶值背后的多重因素
小米SU7 Ultra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剛需車,它更像是一個為追求極致性能而生的“玩具”。強大的性能固然讓人熱血沸騰,但這也帶來了一個致命的問題——續航縮短。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汽車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更是一個實用的生活伙伴。而小米SU7 Ultra在續航方面的短板,讓它在日常家用場景中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就好比一個武林高手,雖然武功高強,但在日常生活中卻處處受限,難以發揮其真正的實力。

小米連續騷操作惹爭議
小米SU7 Ultra交付以來,一系列的騷操作讓部分車主的信任受到了嚴重傷害。打孔機蓋、限制馬力、定車冷靜期等事件,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在車主們的心中不斷引爆。尤其是當小米汽車在新車未到的情況下,督促車主7天內交齊尾款,這更是引發了準車主們的強烈不滿。信任就像一張紙,一旦皺了,就很難再恢復平整。這些操作讓車主們對小米汽車的信心大打折扣,也直接影響了小米SU7 Ultra的市場口碑。

曾經,小米SU7 Ultra供不應求,二手車商們對它充滿了信心,紛紛抬高收車價。然而,隨著上述問題的不斷發酵,二手車商們開始對小米SU7 Ultra失去了信心。如今,它不再是當初那個搶手的“香餑餑”,收車價更是一瀉千里。對于準車主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如果付尾款提車,新車直接貶值10萬左右;如果放棄定金不提車,最多損失2萬,甚至如果找個合適的理由,說不定2萬定金都能拿回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準車主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最后扯扯
如今,小米SU7 Ultra的尷尬處境不禁讓人有些惋惜。中國汽車品牌好不容易推出了一款高性能車,訂單情況也一度非常好,結果卻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要說小米汽車一點責任都沒有,那肯定是不對的。半年貶值17萬,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總不能把責任都推給黃牛吧?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