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8月,上汽大眾累計銷量接近70萬輛,其中8月單月實銷突破9萬輛,環比增長9%。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這一成績凸顯出企業戰略的適應性與執行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大眾并未單純追逐電動化熱點,而是堅持“油電協同”路徑,通過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雙線布局,實現了穩健增長。
內卷中的生存邏輯
中國汽車市場已成為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戰場之一。一方面,新勢力品牌憑借資本加持和敏捷開發快速擴張;另一方面,傳統燃油車市場仍存在巨大存量需求。
上汽大眾作為合資品牌中的領先者,其表現具有一定的行業代表意義。它證明,在變革時期,企業需基于自身優勢制定路線,而非盲目跟隨市場熱點。

上汽大眾在電動化領域的動作顯得穩健而有序。其核心策略是:優先確保技術可靠性和市場適用性,而非單純追求產品數量或營銷聲量。
ID.3 和 ID.4 等車型通過扎實的續航表現和德系品質,建立了用戶對合資電動車的信任。ID.3 在極限續航測試中的優異表現,反映了上汽大眾在三電系統、輕量化設計和能耗管理上的長期積累。
奧迪 E5 Sportback 的推出,是上汽大眾進軍豪華電動市場的重要一步。該車注重設計美學與豪華體驗,這有助于品牌在高端市場建立差異化認知。

插混、增程和純電三大路線的同步推進,降低了技術路線單一帶來的風險。增程式車型 ID. ERA 的推出,直擊當前純電動車的續航痛點,并依托大眾成熟的動力總成技術,在成本與性能之間取得平衡。
基本盤的進化與堅守
盡管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燃油車仍是上汽大眾銷量的核心來源。2025年1-7月,其燃油車市占率不降反升,證明傳統市場仍存在結構性機會。
朗逸、帕薩特、途觀等經典車系通過定期改款和智能化升級,保持了市場熱度。例如,Pro系列車型搭載的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系統,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弱化了燃油車在智能方面的傳統劣勢。

凌渡L GTS 以13.99萬元的起售價提供2.0T高功率發動機,顯示出上汽大眾在燃油車領域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握。這類產品不僅強化了品牌運動形象,也拓寬了價格覆蓋范圍。
除此之外,洞悉在下沉市場,燃油車仍占據主導地位后,上汽大眾通過經銷商網絡和售后服務優勢,保持了較強影響力。
為什么“油電協同”有效?
上汽大眾的雙線戰略之所以見效,源于以下幾點:資源協同,新能源與燃油車共享研發平臺、供應鏈和制造體系,降低了整體成本。
品牌背書,德系品質與技術積淀為電動產品提供了信任基礎,而電動化創新反過來增強了品牌科技感。
市場覆蓋,燃油車覆蓋主流家庭和下沉市場,電動車主攻一二線城市和年輕用戶,形成互補。
寫在最后上汽大眾的案例表明,汽車行業的轉型并非簡單的替代關系,而是多元共存的漫長過程。企業需根據自身定位,找到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平衡點。

“行則將至,做則必成”——這一理念不僅體現在上汽大眾的戰略中,也為其后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堅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理性推進技術迭代,在守正的基礎上出新。這種理性與耐心,在浮躁的市場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