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汽車集團間的重整,遲早還會發生。
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對豐田一把手豐田章男的態度,坊間的評說,人所共知。按照隔壁鄰居家的標準,他們都可以稱彼此是黑嘴。以商業名譽受損為由,相互給對方發個律師函,索賠個500萬元甚至1000萬元,都算是照章辦事。見面的時候,揪住對方的衣領相互問候一下,也未嘗不可。不過,他們還是選擇了其他交往方式。
2025年8月29日。因為行事風格過于強硬,喜提脫韁野馬稱號的三部敏宏,在被問及會不會把豐田也作為聯盟的對象時,做出了更為直接的回答:
我認為這個選項并非不存在。
要是換成另一種語言翻譯出來,這樣的表達很有可能變成本田要與豐田進行統合。再加上算法助推一下,很快就會滿屏都是兩家車企合作利弊的分析。事實是,本田和豐田之間的合作早已經開始。后者為前者提供混合動力車型電池的供貨,前者的合資企業也為后者提供相關的電池。三部敏宏即是促成合作的主要操盤手之一。
純粹燃油車時代的游戲規則正在加快被重寫,已經攻入日本市場的比亞迪,成為本田、豐田等日系車企重新評估汽車世界的新標的。馬斯克與他的特斯拉,也是日系車企繼續拆解的重點。在不可逆的大勢下,類似于本田這個規模的傳統汽車制造商,單獨生存下去的概率已經變小。從繼續留在牌桌上的需求出發,本田與豐田再靠近一些確無不可:
我認為我們也可以探索與豐田(合作)的各種可能性。
三部敏宏對著媒體這樣口無遮攔,豐田的公關沒有雇傭水軍嘲弄本田,本田的代理公司也沒有要求媒體切片老大的話貶豐田。沒有長出玻璃心,就還能分得清正經八百的人事。有整天黑對方又要堤防被人黑的功夫,不如找個藝妓倒一壺清酒耍一耍。
其實,尋求和豐田進行合作的可能性,還真不是三部敏宏的第一選擇。
在碳中和還繼續正確的當下,軟件定義汽車(SDV)帶來的震蕩越來越猛烈。由此而來的巨額投入,大多數傳統汽車制造商都無法獨自承擔。豐田已經與馬自達等進行聯合,本田也必須要找到合作伙伴共同分擔共用的部分,非豐田系的日產、三菱汽車仍是最佳選擇。
日本通產省的官員們習慣于從整個產業安全的角度,要求主機們廠進行統合,這不是本田的計劃,更不符合三部敏宏的需求。應對2030年代新一輪競爭的壓力,本田需要與目標伙伴在軟件通用、數據共享、降低成本等方面建立聯盟。
與日產、三菱汽車已經中斷的統合,是本田認真考量后的選擇。三家汽車集團之間的合作,可以達到1萬億日元規模的生意。本田提議把日產變成子公司,已經獲得了參與談判高層的認可,但日產董事會的反對力量最終讓合作化為泡影。三部敏宏對合作突然終止的猜測,首次做出了回應:
雖然各自的品牌和業務公司仍將保留,但我們并沒有覺得會變成同一家公司。
日產大佬們格外看重的自尊,在本田和三部敏宏的言談中并不存在。在本田一方的計劃中,能夠實現統合的前提是,日產必須變成一家正常公司,不再有冗余的工廠、工人、產品。簡言之,三家汽車集團間的重組,不是一方對另一方施救,而是能夠建立利益共同體。
在與本田的重組失敗后,陷入困境的日產更換了社長等經營管理團隊、董事會的相關成員等。時下,日產的新任社長伊萬·埃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正對這家日本國企進行全方位的手術。他的一系列做法,得到了三部敏宏的認可:
你可以寫「三部高度評價埃斯皮諾薩的經營手法」。
對再次與日產進行統合的說法,三部敏宏的態度非常曖昧。他并不認為日產會同意與本田進行全面的重整,但又覺得日產能夠恢復元氣對雙方而言是好事。眼下,各大整車制造商的利潤減半,這不是暫時性的波動,而是結構性的環境變化所致:
我認為未來聯盟等合作會不斷推進。
現在,日本的相關機構預測,本田、日產、三菱汽車之間的重組又到了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