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來,特斯拉一直向消費者保證,他們的車輛將通過OTA更新獲得無需人工監督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埃隆·馬斯克從2018年開始,每年都公開宣稱“今年”就能實現這一目標。
然而近十年過去了,承諾仍未兌現。如今,特斯拉悄悄地修改了其FSD(完全自動駕駛)系統的定義,放棄了“無需駕駛員監督”的核心承諾。

游民星空
畫餅難償,承諾已成空
特斯拉近年來已經承認,2016至2023年間生產的所有車輛均缺乏實現無監督自動駕駛所需的硬件條件。盡管馬斯克曾表示會為老車主免費升級硬件,但至今未公布具體計劃。
購買FSD服務的車主們花費了高達1.5萬美元,期待有一天他們的車輛能夠實現完全自主駕駛,卻等來了特斯拉官方表述的改變。
現在,特斯拉銷售的不再是“完全自動駕駛”,而是“FSD(監督版)”。這個名稱變化的背后,是公司對技術現狀的默認。
技術現實與理想差距
自動駕駛技術面臨的挑戰遠超特斯拉最初的想象。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對自動駕駛安全性的質疑,也讓特斯拉不得不調整策略。
特斯拉并不是完全沒有進展。在歐洲,特斯拉近日首次部署了無監督FSD系統,應用于柏林超級工廠內部的車輛轉運流程。
工廠生產的Model Y現在可以自主從生產線末端行駛至停放區,并完成自動泊車及出廠準備。這一小范圍應用顯示,技術仍在進步,只是速度遠不及預期。

商業考量與技術局限
特斯拉董事會近期向股東提交了一份涉及馬斯克薪酬的激勵方案。若公司達成特定業績目標,馬斯克最高可獲得價值1萬億美元的股票期權。
其中一項關鍵指標便是FSD活躍訂閱用戶達到1000萬。然而,特斯拉在方案中對FSD的定義進行了模糊化處理,稱其為“一種能夠在特定駕駛條件下執行自動駕駛或類似功能的先進駕駛系統”。
當前版本的FSD仍需駕駛員全程監控,非常符合這一定義。這一方面將馬斯克的個人收益與FSD功能推廣綁定,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技術達標的門檻。
用戶信任與品牌影響
超過60%的FSD用戶仍選擇手動駕駛,這表明消費者并不完全信任這套系統。特斯拉在銷售文件中明確說明,FSD不是自動駕駛功能,而是輔助駕駛系統。
很多車主以為購買FSD后可以完全放手,結果卻還要緊盯路況,這顯然不符合他們最初的預期。技術瓶頸、法規限制、用戶信任危機,三重壓力下,FSD只能暫時妥協。
特斯拉這一改變既是對現實的妥協,也是對未來的謹慎布局。市場反應出現兩極分化:有人感到失望,也有人表示理解。

結語
柏林超級工廠內,Model Y正依靠無監督FSD系統在廠區內自主行駛,完成從生產線到停放區的轉運。
這一幕展示了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潛力,但也揭示了現狀:有限范圍內的應用與消費者期待的“方向盤后無人”的日常通勤仍有巨大差距。
特斯拉自動駕駛的故事遠未結束,只是進入了新的章節。技術的進步從未停止,只是我們的期待需要調整。

互動話題:您如何看待特斯拉調整FSD定義,放棄“無監督”承諾?
支持觀點:這是技術發展中的必要調整,體現了企業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
反對觀點:這意味著特斯拉未能兌現核心承諾,損害了消費者信任;
中間觀點:技術發展需要時間,但企業應更謹慎地做出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