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豪車市場,一直都有著比較鮮明的等級劃分,主要分為頂級奢侈品牌、奢侈品牌、超豪華品牌、一線豪華品牌和二線豪華品牌。
其中,處于食物鏈底端的二線豪華品牌,算是很多消費者“低調有品味”的選擇。為何?因為它們不像奔馳、寶馬、奧迪那樣有名氣和影響力,但又穩穩地站在了“豪華”的門檻上,產品和質量不拉垮,甚至同級別對比還會更勝一籌,銷量自然也水漲船高。

可隨著車市的大洗牌,二線豪車的地位早就變得搖搖欲墜。
比如說雷克薩斯,25上半年賣了8.5萬多輛,對比以前年銷量能超20萬輛的水平,這差距還是挺明顯的。而且這還有個前提,那就是它不高傲了,以前需要加價好幾萬賣的雷克薩斯ES,現在早就開始降價銷售了,換算過來有著近十萬的優惠,就這樣還賣得不如從前,這日子過得怎么樣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數。

當然,凱迪拉克比雷克薩斯更慘,至少后者銷量能賣得走,而凱迪拉克在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已經暴跌至46804輛,同比減少19.5%。作為曾經的二線豪車“領頭羊”,被稱之為浴皇大帝的凱迪拉克涼得比想象中快,甚至旗下車型已經降到了底線,20萬出頭的凱迪拉克CT5放以前都不敢想,但仍然阻止不了下滑的步伐。

除此之外,更多二線豪車幾乎沒什么聲量。像是林肯汽車,近6個月僅有15669臺的銷量,跌幅超過30%,而捷豹、英菲尼迪、捷尼賽思等等更是毫無存在感,查了一下,半年銷量不超過五位數,徹底淪為車市“陪跑”。
至于二線豪車為何越來越拉跨,原因也很簡單。

一個是性價比沒優勢了。曾經,二線豪車之所以在國內混得風生水起,是因為“錯位競爭”的策略。簡單來講的話,就是在與BBA這樣的一線豪車競爭時,二線豪車通常都是以更低的價格、更高的動力、更寬敞的空間來吸引消費者的。
如果說以前二線豪車靠著更高的性價比在生存,那么隨著BBA這樣的一線豪車也加入了瘋狂降價換銷量的亂局之中,你說留給二線豪車的生存空間又有多少呢?畢竟,買豪華車就是圖個面子,開個BBA人家都會高看你一眼,可當BBA都不再高傲,消費者確實沒必要為了溢價本就不高,品牌價值還在不斷打折扣的二線豪華買單。

一個則是國產新勢力的崛起讓二線豪車被“替代”。縱觀市面上賣得風生水起的新勢力,其實大多都是走高端路線的,比如說像理想、問界、蔚來的售價都并不便宜,問界M9更是朝著寶馬X5這樣的豪華中大型SUV發起了挑戰,其目標人群就是沖著中產階級而來,而當空間、智能、配置、用車成本等方面都吊打傳統豪車的新勢力打開市場之后,首先被吞噬的肯定就是處于更底層的二線豪車了。

說白了,不管是以前買二線豪車,還是現在買問界、理想以及蔚來的人,實力都不可能差。但消費者也不是傻子,以前二線豪車就是消費者買不起BBA才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有著很大的替代性,如今國產新勢力不僅在新能源技術上領先,還牢牢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那二線豪車還有什么反擊的實力呢?
寫在最后
事實上,隨著中國車市進入了新能源時代,二線豪車已經沒有什么競爭力了,不少品牌只能靠著“燃油車基本盤”強撐著,在智能、配置、性能等方面都遠落后于造車新勢力。對于它們來講,破局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在電動車市場搞個徹底的變革,否則只能是強弩之末,遲早會被中國市場淘汰。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