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市場又不平靜了。
在理想i8發布會上,作為重量為2.6噸的家用SUV理想i8,把8噸級別的乘龍卡車撞得四輪離地、車頭倒扣。

這段在新車發布會上播放的碰撞視頻,本意是為了展示理想i8的安全性,理想汽車方面表示正面對撞、側面碰撞測試后,理想i8的A柱、B柱、C柱、門梁均無變形,9個氣囊全部打開,電池包無漏液、無起火,并且車門自動解鎖、門把手也自動彈開。
然而在視頻發布后,卻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汽車行業掀起滔天巨浪。
網友們紛紛質疑,2噸SUV硬鋼8噸卡車,實在是有些違反物理定律,還有人表示理想i8碰撞測試過于“抽象”。
由于卡車的方向盤沒有打碼,網友發現碰撞中的卡車是東風柳汽旗下的乘龍M3,于是紛紛跑到乘龍卡車官方賬號下面玩梗,如“以后在高速、國道見到理想,把頭低下做人”。
還有網友表示:“集團本來打算采購100輛卡車,看到視頻后已經在看別的車了?!?/p>

還有網友表示:“跟我的理想i8說去吧,路上見到你我都不帶怕的?!?/p>

經過網友們一頓“拱火”,東風柳汽也就此事迅速做出回應,表示視頻已經構成嚴重侵權,后續又發布了海報,并配了文案“活著才有資格談理想”。
一時間,火藥味十足。
就在這一事件引發激烈討論時,關于理想汽車的另一個話題,熱度也在飆升,那就是“理想車主的素質”。
在短視頻平臺上,各種理想汽車一輛車占兩個停車位、停車壓線、實線加塞等視頻被廣泛傳播。

還有網友玩梗,100個車位的停車場,能停幾輛理想汽車?答案是兩輛,出口一輛,入口一輛。
那么理想汽車為什么會做出廣受質疑的碰撞測試,各種“素質視頻”又為何會被鋪天蓋地傳播呢?
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理想i8身上。
要知道,理想汽車始終是“冰箱彩電大沙發”等產品力的標桿,而在動力路線上,更是始終堅持增程路線。
然而,在汽車市場的發展中有這樣一條規律,那就是“增程的盡頭是純電”。
舉個例子,許多消費者之所以選擇增程車,無非就是擔心純電續航焦慮,以及純電車型外出時的補能焦慮。在這種情況下,可油可電的增程就精準解決了用戶的痛點,擁有非常大的優勢。
但是現如今的增程車都在往大電池的方向發展,如理想L6配備了36.8kWh的動力電池,CLTC純電續航里程為212km,理想L7最高配備了52.3kWh的動力電池,CLTC純電續航里程最高可達286km。
還有許多品牌,推出了超300km,甚至超400km純電續航的增程車型。
你知道300km是什么概念嗎?
在地圖中顯示,從上海到南京的距離僅為305km,而對于大多數出行場景僅為上下班日常通勤的增程車主來說,平時根本不會跑這么遠。

這就導致一個現象,那就是許多車主雖然買的是增程車,但出行方式和純電車幾乎沒區別,油箱通常作為備用能源,一年也用不上幾次。
所以部分增程車主在面臨換車,干脆就一步到位,直接選擇電池包更大,續航里程更長的純電車型。
理想汽車顯然也洞察了這一市場背景,無論是此前的理想MEGA,還是最近的理想i8,始終都在積極布局純電路線。
這對理想汽車有三個優勢:
首先是理想擁有龐大的增程用戶基本盤,這些老車主在換車時,更容易因為品牌認可和換購福利等因素,選擇理想的純電車型,為其帶來直觀的銷量提升。
然后是吸引市場上純電用戶的關注。當下的中國汽車市場是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增程、插混并行,即使是被許多人認為過時的燃油車,依然擁有龐大的基本盤,所以理想的增程系列做的再好,也難以吸引這部分純電用戶,勢必要及時轉型,多一條腿走路。
最后就是根據行業發展方向,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上都會是動力多元化的狀態,但隨著電池技術不斷突破,續航、補能、安全性帶來提升之后,純電更是公認的終極路線,提前布局也可以占領一部分用戶心智,擁有應對純電浪潮的“底氣”。
而站在中國汽車市場方面來看,理想汽車也不得不布局純電路線。
一方面,中國汽車市場上布局增程的車企越來越多,鴻蒙智行的問界、享界、阿維塔、智己、小鵬、小米等,都擁有增程路線的布局,增程市場涌入的玩家越來越多,蛋糕自然就越分越小。
另一方面,根據乘聯會數據,在2025年6月,純電車型的銷量達66.1萬輛,同比增長33.1%,插混車型的銷量為33.4萬輛,同比增長32.4%,而增程車型為11.6萬輛,同比增長僅為7.8%,環比更是減少了0.3%,增速已經不如純電和插混。

而從半年銷量來看,增程車的銷量為53.8萬輛,增速僅為16.5%,依舊不及純電和插混。
市場本來就不大,最近更是增速下降,并且新玩家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通過以上分析,理想汽車布局純電,已經成了一條必走之路。
而在純電車型方面,消費者最關注的莫過于安全,碰撞起火、電池起火等現象屢見不鮮,作為理想布局純電的重磅車型,勢必要打消消費者的疑慮,展示產品安全性,因此才有了被網友認為“抽象”的碰撞重卡測試。
除了碰撞測試外,理想i8電池包還進行了冰凍、雷擊、槍擊等測試,也反映了理想汽車展現安全性的決心。
但無論如何,一場測試并不能證明太多,產品最終還是要經過漫長的市場認證,由用戶口碑說話,畢竟用戶的口碑和增長的銷量就是最好的公關。
由此可見,理想這波確實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至于理想車主素質的風波,其實不需要過度公關。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聽過“開XX車的都是暴發戶”“開XX車的都是鬼火少年”“開XX車的都是沒錢還想裝”“開XX車的都愛去洗浴中心”等等。
這種標簽其實沒必要上升到品牌,更多是網友玩梗,有些甚至能帶著車主一起玩,久而久之風波自然會消逝。
理想方面的反應也十分迅速,在8月5日,理想汽車發布公告,將i8配置統一版本,實現了標配即頂配,并且將價格調整至33.98萬元。

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7月,理想汽車的銷量為30731輛,同比下滑近40%。據行業專家孫少軍發布的7月28日-8月3日的周銷量榜中,理想汽車的銷量僅為5480輛,也遠不及往日的榮光。與此同時,剛剛發布的純電車型i8又陷入輿論風波,理想汽車已經站在轉型的懸崖邊。

而本次對理想i8的調價,也展現出了理想汽車對于用戶的誠意,如果能通過調價提升銷量,再憑借產品力獲取用戶信任,最終扭轉輿論,那理想汽車接下來的純電轉型之路,也必將更加順利。
畢竟在智能電動車的馬拉松中,唯有手握信任火炬的企業,才能照亮前行的漫漫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