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吉利銀河星艦7 EM-i在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完成了一項改寫行業安全標準的極限測試——作為001號送檢車型,率先通過動力電池新國標插混車型“電池+油箱”同步穿刺驗證。這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制定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催生的硬核挑戰,不僅暴露出吉利在新能源安全領域的技術積淀,更以實測表現為插混車型安全維度劃定新刻度。


試驗現場,周鴻祎以直播形式全程見證這場“油電雙刺”的極端考驗。當4根直徑5毫米的鋼針以30°夾角穿透動力電池包,同時2根鋼針刺入油箱引發燃油泄漏,雙重危機瞬間觸發。監測數據顯示,電池包內部溫度在穿刺后急劇攀升至900℃,而泄漏燃油蒸汽濃度達到爆炸臨界值。但在持續30分鐘的觀察期內,星艦7的電池系統始終未出現熱失控,油箱泄漏的燃油蒸汽亦未被電池高溫引燃,徹底打破插混車型“油電共存”結構的安全質疑。

這場測試的嚴苛程度遠超常規標準。現行國標僅要求單電芯針刺觸發熱失控,而此次測試采用多針同步穿刺并破壞燃油系統,使熱失控風險與燃燒概率呈幾何級增長。數據顯示,磷酸鐵鋰電池在針刺后內部溫度可飆升至800-1000℃,而燃油蒸汽燃點僅280-450℃,雙重風險疊加極易引發整車起火。吉利通過架構設計與防護策略的雙重突破,將危機化解于無形。

技術底氣源自吉利GEA原生架構的深度布局。該架構以“油電隔離”為核心,通過六橫四縱油電保險艙、360度碰撞環形防護、5層HDPE高壓油箱等創新設計,構建起物理隔離與能量管理的雙重屏障。尤為關鍵的是,電池包與油箱預留的140mm安全距離,配合副車架-電池-油箱的三級高度差布局,確保碰撞能量被層層分解。試驗中,13點高強度電池包固定裝置與毫秒級斷電斷油系統協同工作,50毫秒內完成電路切斷,10毫秒內阻斷油路,從根源杜絕電氣火花引燃燃油的可能。


當行業還在為新國標2026年的實施做準備時,吉利已用實際測試證明:真正的安全標桿,永遠跑在標準前面。這場“油電同刺”試驗不僅驗證了神盾電池安全系統的防護能力,更折射出吉利“安全冗余”的造車哲學——在吉利看來,安全不是配置表上的參數,而是滲透到設計、材料、驗證全流程的底層邏輯。正如周鴻祎在試驗后所言:“越是主流車型,越需要把安全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