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信部發文,到四十多家車企聯名提出智駕安全倡議,這10余天來,行業在安全上的營銷投入以及產生的流量,可能比得上過去十年的總和——“家家都在提倡議、喊口號”固然好,但一場沒有自我批判與自我反省的運動,注定是不長久以及不保鮮的。
安全到底是什么?4月15日上海西岸藝術中心的燈光下,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于柯鑫面對汽車有文化關于"安全焦慮能否持續"的提問,給出了擲地有聲的回答:"安全對于沃爾沃來說,其實是一種信仰,一種責任,而不是簡單地堆料。"

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總裁于柯鑫
總算遇到了一個把“安全”這件事說清楚的。
很多品牌說,“安全是最大的豪華”。然而在汽車有文化看來,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當安全被歸屬到豪華范疇內,其樸素唯物的價值必然被稀釋,取而代之的是金裝粉飾。
既然參與了沃爾沃的訪談,那么今天不妨借機把“安全”這件事說清楚。
01#智駕安全的“熱搜保鮮期”到底有多久?
智駕安全之所以能引發廣泛討論,源于某科技公司在智駕上翻了大車。但短短15天后,其門店客流已恢復至事故前水平。
該公司并非孤例,2016年三星Note7爆炸事件席卷全球,超過250萬部手機被召回,品牌聲譽跌至冰點。但是在當年,其出貨量依然穩居世界第一,達3.11億部。直至今日,面對蘋果以及國產品牌在價格上的沖擊,三星依然排在世界第二。
顯然,“安全”這個話題的保鮮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長,在過去的數年時間里,新勢力品牌屢屢出現智駕事故,直至今日才因某公司自帶的潑天流量而被重視,這已足夠說明問題。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在算法驅動的信息時代,智駕安全的熱搜壽命呈現精確的衰減曲線,并與技術迭代的速度呈現反比”。他概括智駕熱搜的衰減時間,一般3天左右,為情緒峰值期;4-7天,迎來技術解構期;8-15天,網民逐漸進入記憶衰退期;在半個月以后,輿情將回歸常態水平。
但是,沃爾沃不相信安全熱搜的周期定律,于柯鑫表示:"競爭會越來越慘烈,但堅持安全差異化的品牌終將贏得時間饋贈"。

安全的差異化到底體現在哪?不是普通人那些看不懂的參數和技術語言,而是日復一日的苦功夫積累。
沃爾沃的安全理念里,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依據,即于柯鑫所提到的“我們的安全從造車理念開始,基于沃爾沃對真實交通事故的調研數據”。
九十八年來,都是如此。
二戰期間,沃爾沃工程師研究軍用車輛事故發現“鋼板變形方向決定乘員生存率”,據此其推出全球首個「籠式車身」,將戰場上的裝甲車結構民用化,車頂抗壓強度提升300%,奠定現代汽車被動安全基礎。
1959年,沃爾沃之所以能發明三點式安全帶,是因為其分析14,000起事故數據后發現,腰部單點安全帶導致內臟破裂率高達37%。醫學博士Nils Bohlin發明V型三點式安全帶,將碰撞致死率降低50%。沃爾沃向全球開放專利,至今拯救數百萬生命。
1991年,沃爾沃甚至建立了全球首個車企事故數據庫,收錄超40,000起真實事故的3D掃描數據。此時,其發現追尾事故中75%的頸椎損傷源于座椅設計缺陷,于是1998年沃爾沃推出WHIPS頭頸保護系統,將頸椎損傷風險降低50%。
到了今天,面對新能源汽車屢屢出現的安全事故,沃爾沃則研發了“世界樹智能安全體系(Safe
Space
Technology)”。該體系將交通出行的安全從傳統的主被動安全,融合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時代趨勢,進一步擴展為車內、車外、車身和人本四個不同的安全空間,構成一個新時代全面的安全體系,旨在守護車內的乘員和車外其他交通參與者。
“我們的安全是100年沉淀下來的,真實的碰撞數據都收集了幾十年了。比如硼鋼,你就學著我們去用,都不一樣,因為沃爾沃的底層理念就不一樣”,顯然,于柯鑫從來不擔心沃爾沃在安全領域迎來模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