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鄭州、洛陽、許昌;新疆等地發布了汽車國補暫定申請的公告。很多人認為國補即將結束,呼吁大家要買得趁早。
其實國補并沒有結束,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的消息是:2025年國補政策統一的截止時間為2025年12月31日!
那為什么有些地方會發布暫停的公告呢?主要因為以下原因:
一、首要原因是“資金額度用盡”
2025年,中央財政下撥的 3000 億補貼,首批 810 億、第二批 810 億已陸續到位,但部分地區因補貼核銷進度過快導致資金提前耗盡。截至 5 月底,全國已使用 2100 億元補貼資金,占全年預算的 70%,部分省份因資金分配不均出現 “斷檔期”。
這說明,置換補貼和直接國補確實刺激了大家的消費,所以不用擔心,在整體市場經濟長時間不符合預期的今天,后續財政補貼政策出臺后,新的國補就會恢復,除非哪一天經濟上行且符合預期,國補才會真正地停止。
不少地方也出了重啟時間,遼寧沈陽將補貼暫停時間設定為 6 月 30 日,后續可能根據資金到位情況重啟;重慶、江蘇等地通過分階段投放資金、暫停線上申領等方式優化管理。目前,中央仍有 1380 億元補貼資金待下達,未來可能根據各地執行效果調劑額度。
二、暫停補貼是“地方財政壓力過大”
2025 年各地方政府普遍面臨 “化債” 壓力,年初部分省市的新能源購車補貼已出現不同程度退坡。例如,云南省 2024 年至高補貼 2 萬元,2025 年下滑 5000 元;海南、青海等地補貼同樣減少 5000 元,貴州、陜西、江蘇等地降幅在 3000-4500 元不等。
除了退坡,持續提升補貼額度的重慶也備受爭議,去年重慶一度追加汽車置換補貼,提振汽車消費。但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新一輪的地方財政透支,并不能解決政府的財政壓力。
三、618購物節防止套利亂象
每到618、雙十一這種大購物節,總會層出不窮一些套利套路。比如部分商家“先漲后補”,或者偽造虛假訂單套補貼等等,讓國補變成一些人的不當獲利手段,失去了真正刺激消費的初衷。

比如在以舊換新政策中,"舊車報廢" 與 "新車購置" 的關聯性審核不嚴,催生 "零公里二手車" 灰色產業鏈。車企將未售新車掛牌后以 8 折拋售,車商收購后報廢舊車完成置換,套取每輛 1.5 萬 - 2 萬元補貼,再讓利銷售實現套利。此類車輛雖未實際使用,但通過偽造交易記錄進入二手車市場,擾亂價格體系并騙取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