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核心早已超越技術層面,品控能力如今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試金石。跨界造車明星企業小米汽車,自首款車型SU7交付以來,憑借創新設計與親民定位,迅速在國內車市嶄露頭角,成為行業“黑馬”。然而近期,小米SU7卻遭遇輿論風波——大燈翹邊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據公開報道,2025年5月中旬,部分小米SU7車主反饋,車輛大燈與翼子板接縫處出現鼓包、翹邊現象,且在陽光暴曬后更為顯著,按壓時接縫處材料可上下起伏,嚴重影響車輛外觀的一體感與精致度。對此,小米汽車于5月16日晚火速發布官方聲明,坦誠存在“極小范圍車輛保險杠安裝間隙調整不一致,邊角位置尺寸膨脹釋放空間不足”的問題,陽光暴曬可能加劇局部變形。盡管官方強調問題車輛占比極低,但這一聲明無疑為品牌敲響了品控警鐘。

針對此次風波,小米汽車再度展現高效的危機公關能力。聲明中承諾為受影響車主提供免費上門取送車及修復服務,整個修復流程預計耗時僅約1小時。在過往案例中,小米汽車的危機處理效率曾多次贏得用戶認可,如快速修復SU7制動系統軟件故障等。此次及時響應與透明溝通,最大程度降低了用戶焦慮,有效維護了品牌與消費者間的信任紐帶。

浙江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汪英來曾指出,小米汽車作為新勢力車企,在設計制造經驗上存在短板。盡管小米官方尚未直接回應此觀點,但從近期SU7的交付歷程來看,問題頻發確實暴露了其成長陣痛:從制動系統接頭接錯風波、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到碳纖維前艙蓋功能爭議,這些問題如陰云籠罩在小米汽車的崛起之路上。

但需要客觀看待的是,小米汽車憑借小米集團的供應鏈整合優勢與品牌號召力,在銷量上已交出亮眼答卷。數據顯示,小米汽車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超120%,在新能源市場中穩居前列。然而,銷量數字無法掩蓋成長中的瑕疵,小米汽車亟需強化設計驗證與生產質檢流程,從根本上杜絕類似問題。

有業內專家分析,新生車企在成長初期遭遇品控挑戰實屬正常,關鍵在于應對態度。相比部分車企的回避與拖延,小米汽車的主動作為無疑更易贏得市場寬容。汽車行業作為重資產、長鏈條產業,消費者對其產品的可靠性與品牌口碑有著極高要求。小米汽車此次事件的處理方式,或將成為其品牌發展的關鍵節點。

綜上所述,小米SU7大燈翹邊風波雖暴露了新勢力車企的品控短板,但小米汽車的快速響應與透明溝通值得肯定。未來,隨著供應鏈管理與質量管控體系的持續完善,小米汽車有望在新能源賽道上實現更穩健的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選擇。對于此次事件,建議消費者持續關注官方動態,理性看待品牌成長中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