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汽通用五菱在杭州舉辦2025技術進化日活動,圍繞"神煉電池、靈眸智駕、靈語座艙、靈犀動力"四大技術模塊,展示了面向汽車市場的技術布局。這場以"向上·超越"為主題的發布會,不僅揭示了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更通過神煉電池3.0的實測表現,回應了即將在2026年實施的電動汽車電池新國標。當行業還在討論如何滿足新規時,五菱已用實測數據證明:安全標準沒有妥協余地。

2026年7月實施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將電池安全標準提升到全新維度。其中最關鍵的熱擴散測試,從原有的"熱失控后5分鐘預警"升級為"不起火、不爆炸"的硬性要求。五菱神煉電池3.0的研發邏輯,恰好與新國標形成技術共振。

新國標的升級邏輯,本質是推動電池安全從“被動防御”向“主動進化”躍遷。以熱擴散測試為例,傳統標準僅要求系統在熱失控后發出預警,而新規直接要求電池包在極端條件下保持結構完整。五菱神煉電池3.0的研發路徑,正是圍繞這一核心需求展開。

在電芯層面,五菱研發團隊采用“問鼎超耐用電芯技術”,通過極片絕緣保護層、寬裕overhang設計、陶瓷層涂覆等工藝,構建起物理-化學雙重防護網。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其固液界面優化技術,通過精確控制電解液浸潤范圍,將析鋰風險降低82%。配合最高級別阻燃材料的應用,即便在200℃高溫爐烤測試中,電池包仍能實現“0擴散、0泄露”。

針對家用場景高頻的底部剮蹭風險,神煉電池3.0首創MUST超輕薄結構技術。該技術通過模塊化設計將沖擊力分散至電池包框架,而非傳統設計中由電芯直接承力。在實測中,搭載該技術的電池包成功通過5.88mm步槍子彈穿透測試,且在行業首例電芯多面五針刺實驗中保持穩定。更關鍵的是,MUST技術將電池包厚度壓縮至135mm,為座艙釋放出額外78L空間,真正實現“安全不妥協,空間不縮水”。

五菱對神煉電池的測試標準遠超行業標準。除常規的針刺、擠壓、過充測試外,還增加了行業罕見的底部撞擊測試:以30km/h速度撞擊直徑150mm的球形障礙物,模擬車輛通過惡劣路況時的真實沖擊。測試結果顯示,電池包結構完好率達100%,遠超新國標要求的“無電解液泄漏”。這種“過度驗證”邏輯,正是五菱對“安全沒有等級之分”理念的實踐。

新國標推動的不僅是安全升級,更是對車企全場景技術整合能力的考驗。五菱同步推出的靈犀動力系統,展現出其在動力總成領域的深厚積累。搭載于五菱宏光增程版的靈犀混動系統,采用1.5L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與扁線油冷電機組合,實現NEDC工況下4.3L/100km的綜合油耗。在中汽中心實測中,其滿載續航達1416km,較同級燃油車提升40%以上。家用車領域的星辰混動版,通過智能能量管理系統,將百公里電耗控制在11.8kWh,折合每公里使用成本約0.4元。
面對復雜使用場景,靈犀動力系統配置75kW高功率電機,峰值扭矩達180N·m,可輕松應對30度陡坡與泥濘路面。前置后驅布局配合ABS+EBD系統,在保證動力的同時提升濕滑路面操控穩定性。商用車領域首創的智能熱管理系統,使電池在-30℃至55℃環境均能保持正常輸出。

隨著2026年電池新國標實施日期的臨近,五菱的技術儲備已展現出前瞻性價值。神煉電池3.0不僅提前36個月滿足新規要求,其"五零安全標準"(0自燃、0擴散、0侵入、0進水、0泄露)更建立起新的技術基準。這種從被動防御到主動防護的技術進化,印證了五菱"安全沒有等級之分"的研發理念。
從政策導向看,新國標將推動行業技術分層:部分企業可能僅追求合規達標,而五菱選擇將安全標準作為技術進化的起點。這種差異在用戶端將直接轉化為產品力的分野——當電池不起火成為硬指標時,真正的競爭力將來自超標準的安全冗余和技術可靠性。

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普及的當下,五菱通過神煉電池、靈犀動力等技術協同,正在重塑行業價值標準。其技術路線揭示了一個本質邏輯:安全不是技術競賽的終點,而是普惠出行的起點。當2026年新國標正式實施時,市場終將驗證:唯有將安全標準刻入技術基因的企業,才能真正贏得用戶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