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手機上的一個“大件”,其實從智能手機誕生初期,屏幕就是手機廠商重點升級和宣傳的配置,從智能手機時代早期單純地宣傳大屏,到后來升級分辨率和刷新率,再到前幾年的采樣率色深等等,即便是芯片性能和能耗的提升總是捉摸不定,但對于屏幕的升級,各家廠商始終都沒落下。在卷完肉眼看得到的參數后,從去年開始,手機廠商對于屏幕,又有新的發展方向。
這個發展方向就是護眼。
從榮耀90開始最開始宣傳3840Hz超高頻調光技術之后,各家也紛紛選擇跟進,甚至還誕生了不少的護眼專用名詞,可以說2023年是開啟手機“大護眼”時代的一年。當然作為消費者,筆者當然非常愿意看到手機廠商們在屏幕護眼上卷起來的,但可能依然有不少消費者對此抱有疑問,自己平時長時間看手機屏幕也沒什么問題,廠商們卷的這個護眼功能,真的有必要嗎?

護眼技術從百花齊放,到高頻PWM調光
其實要說護眼功能,手機廠商們其實很早就在布局了,就比如早些年iPhone上就有了Night Shift功能,也就是夜間模式,為的就是減少夜間使用手機時,對于用戶眼睛的疲勞感。不過,這個功能很少有人會選擇打開它,原因就是打開這個功能后,手機屏幕會變得非常黃,這已經開始黃到影響用戶的使用感受了。

后來經過很多的科普之后,用戶們也逐漸知道,其實目前手機屏幕造成眼睛疲勞的罪魁禍首,其實是頻閃調光技術,目前主流的頻閃調光技術還是PWM和DC,相比于在千元以上機型幾乎快絕跡的LCD屏幕來說,大部分采用OLED屏幕的智能手機都采用了PWM調光,這樣可以讓屏幕顯示效果更好,同時還更省電,缺點就是有點費眼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前幾年廠商都紛紛選擇了類DC調光,相比于LCD的DC調光,OLED屏幕很難做到全程DC調光,所以廠商們就只能做類DC調光,就比如當年OPPO據說用了蒙版調光+dither平滑來實現類DC效果,但目前大部分的類DC調光,都是從軟件的角度出發,屏幕基材還是沒有得到升級,所以強行上類DC調光,就會造成屏幕偏色,明暗灰階變差甚至顏色斷層等嚴重問題。

所以后來手機和屏幕面板廠商在低亮度下帶來了高頻PWM調光,解決了傳統低頻PWM調光的問題,從理論上來說,頻閃超過1250Hz之后,對于人眼的影響將會大大減少,而超過3125Hz之后(IEEE標準),人眼就基本沒有影響了,并且屏幕的顯示效果也不會大打折扣,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手機廠商們一直在卷PWM調光的數值。
當然,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筆者依然要提醒各位:目前手機行業并沒有公開、受到廣泛認可、得到臨床認證的護眼標準,目前使用的基本是基于燈具的照明護眼標準,參考可以,但實際效果在線下體驗依然是最穩妥的。
護眼雖然感知不強,但絕對是隱形痛點
對于消費者來說,廠商紛紛選擇卷護眼,肯定是好事,畢竟一臺手機可能最多用幾年,眼睛壞了可是一輩子的事情。并且,其實這幾年消費者對這幾年廠商重點宣傳方向,早就審美疲勞了,因為大部分廠商的性能自己說了不算,也就重點宣傳影像功能,可影像功能一般的消費者不對比很難有提升的感覺。

所以,提升屏幕的使用舒適度,絕對是一個新的方向,也是消費者可以明顯感知的提升,就比如很多旗艦安卓用戶,去用iPhone肯定多少會有點不習慣,可以這樣說,在2024年中,如果還沒有跟上護眼屏幕技術的廠商,消費者是很難買賬的。
可能有人會認為,卷護眼也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行為,因為它不像續航性能這樣直觀的提升,并且每個人對于屏閃的敏感度還不一樣,所以所謂的護眼只是玄學。但對于目前的用戶來說,護眼絕對是一個潛在的痛點,畢竟如今的手機使用場景越來越碎片化和多元化,我們接觸屏幕的時間越來越長,這個過去被忽視的痛點,還是有必要被廠商們重視起來。

就如同榮耀CEO趙明所說的那樣,不久的將來,手機將全面進入護眼時代,或許在日常使用中,我們可能真的感受不到護眼的重要性,可科技真正的魅力,不就是讓我們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嗎?對于消費者來說,卷屏幕護眼技術,遠遠要比廠商之間打“口水仗”要有意義得多。